听沈亮老师讲《水云千年》
今天在相城区文化馆宽敞明亮又舒适的报告厅,我邀请了沈亮老师为我们讲座《水云千年——漫话苏州水文化》。
水是苏州城的灵魂,水是苏州园林的基础,作为一个老苏州,作为一位老园林专家,沈老师对苏州的水系、水文化了如指掌。
苏州古称“烟水吴都”,河道水网不仅建构起苏州古城的骨架,也是城市特色的源泉。苏州因水建城、因水筑门、因水成坊、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成园、“三横四直”所形成的河街辉映的城市空间创造了苏州独特的水乡风貌。苏州水城,展现了千百年来人类如何与水、与自然相处的智慧成果。
1229年绘制的《平江图》上,苏州城内水道82公里,桥梁325座。从先秦到明末,基本不填河,苏州纵横密布的河道都有自净的功能。全明276年,全城水系消失才330米。清朝人口剧增,人均占地面积大大缩小,于是掀起了填河高潮,从1644年入清,到嘉庆二年(1797),短短153年的时间,苏州城内水道锐减二十多公里,这时候苏城内水道只剩下57公里。
1797年,江苏巡抚费淳面对因为市民填河而迅速消失的河道心急如焚,果断主持绘制了《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刻成石碑,放在城隍庙里,让城隍老爷监督着,看谁还敢填河!
古代老百姓对神灵有敬畏感,填河运动还真放缓了速度。但是,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无神论者们开始了更加疯狂的填河运动,从1957年到1972年,短短十几年间,苏州水道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下降到了35公里,桥梁也从宋代的325座,锐减到168座。
826年的正月三日,苏州刺史白居易走在水城苏州的街道,黄鹂巷口、乌鹊桥边,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公元846年,白居易离世的那一年,安徽池州诞生了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几十年过去,他在送别朋友漫游吴越前,写下著名的诗篇《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沈亮老师引用上面著名诗篇时,五十多位学友情不自禁地齐声背诵起来,都是熟背诗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想起了不久前读到的杜荀鹤另一首送人游吴越的诗,当时觉得好奇,用了五分钟背过一遍,现在转动脑子,居然还能记得。
《送友游吴越 》唐·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开卷有益,背诗有乐,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一寸光阴利用起来,也就成就了一个美好的自己。
沈亮老师最初的职业是医生,后来在园林部门工作几十年,全程参与了苏州园林的申遗工作,他也是苏州园林局编纂十七本园林志的主要撰稿者,是名副其实的苏州园林泰斗级专家。
我最近也在尝试着循着三横四直水系,走读苏州古街巷,期间得到了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受益多多。此时听沈老师娓娓道来,深深共鸣。
自从2018年开始,我带着学友们读书背诗,读园读城,得到了很多专家老师的支持,沈亮老师是最支持我的专家之一。
有一段时间,沈老师每个月都为我们公益讲座,讲苏州园林的申遗,讲苏州文化一万年,讲苏州话的故事……,对了,沈老师还是国家语委指定的苏州话首席发音人,他的苏州话发音人证是苏州一号!
今年年初沈老师成为首批“阳人”,非常严重,肺部都有白斑了,全身无力,呼吸困难。我们都揪着心,期待住院的沈老师早日康复!
还好还好,沈老师出院了,慢慢恢复。但我不敢贸然请沈老师出山,怕累着他。上个月,沈老师告诉我他已经彻底康复,而且最近新备了好多课程,除了没讲完的“吴地文化一万年”,还有“成语里的苏州”,还有“水云千年”,等等。
“成语里的苏州”跟我撞车了,我不想沾上抄袭的嫌疑,于是跟沈老师约好了先讲“水云千年”,等国庆节,我自己讲过了成语苏州,再来学习沈老师的成语苏州,一定收获多多!
接下来的岁月中,我打算每月都请沈老师来为我们讲座,各位学友可以期待!
对了,沈老师每周五在苏州老年大学的园林课,是最抢手的课,每次开学都是秒光,沈亮老师的园林课教材最近准备重新印刷,订数越多书价越便宜,估计在20元/本。我在清风明月群开贴征订,订数瞬间达到了150本,如果有人想要,快来订哦![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