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场重疾,毁了一个中产家庭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看似不打紧的小小流感,却引发了重大的家庭危机。流感事件的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存款,属于标准的中产家庭,但面对家人重疾一样不堪一击。这篇文章引爆了中产阶级的群体焦虑:原来中产家庭这么脆弱,面对不期而遇的风险,我们到底需准备什么?
中产家庭如何定义呢?我们可以简单对照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提出的九条中产标准:
1. 年收入24,042-161,277美元
2. 一份稳定的收入
3. 你能存下钱来
4. 你要有房
5. 你最大的资产是你的房子
6. 你必须有大学学历
7. 你享有假期
8. 你只有1个或2个孩子
9. 你正在给退休储蓄,但还远远不够
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世界上11亿中产阶级(财富在1万美元-10万美元)中,中国占比从2000年的12.6%上升到2017年的35%;根据2015年CHFS(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调查数据测算,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实际为2.04亿人,中产阶级所掌握的总财富为28.3万亿美元。从这两组数字可以看出,中产家庭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这一社会主流群体背后却隐含巨大的风险敞口。
大事小事有风险,无事也有风险
━━━━━
这些家庭的表象生活看似光鲜,现实却是一年下来真正收支结余的钱并没有多少,没有太多积蓄。为了家庭的生活品质、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医疗,过着晃晃悠悠的三高(高收入、高负债、高支出)生活。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这些“幸福”背后对应的是一份沉重的焦虑感,只能说是,且活且珍惜。
那么这些家庭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呢?在这里我首先想对风险做一个评估,按照风险导致的费用开支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务收入上的损失大小程度,我们将风险分为:大事、小事、无事。
■ 先说无事
如果我们一生顺遂,平平安安,那么就会面对未来长期的养老生活以及孩子优质教育的支出需求,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资金,这些需求就会演变为风险。这些风险不像健康风险那么明显,但往往在平静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规划,那么一旦来临就会猝不及防。如此通过保险这个科学金融工具来储备一笔安全、专款专用的养老金、教育金,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做分享交流。
■ 再说小事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毛小病,感冒发烧、磕磕碰碰,骨折住院、阑尾炎住院,一般费用从几十块钱到2、3万费用不等。这些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很多人为什么觉得不一定通过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因为我们基本都有医保,而且本身费用开支不大,用药大多属于医保范围内用药,即使不买保险,对于中产家庭来讲也属于可以承担的。
■ 最后说大事
人吃五谷杂粮,生活在空气中,就可能发生疾病,而且是大病、意外甚至死亡。这些“黑天鹅”,随着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巨大工作压力,已经变成大概率、潜伏期长、危险系数大的“灰犀牛”。一旦发生,不仅需要一笔应急救命的医疗费用(而且有时候很大部分属于自费药)。再加上人出现大病、大意外的话,难免要休息一段时间,这个周期一般在3-5年,这时假如我们不工作,我们的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降低或减少?如果死亡,那么收入就会直接中断。
前面提到的,所有稳稳的幸福是基于我们有稳定的赚钱能力,假如我们的收入减少、减低、中断,我们的家庭生活品质会降低,孩子的教育计划、父母的养老计划也会被打乱。而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刚性责任,属于长期的负债,理财先理债,人是有责任的,比如赡养父母、养育孩子,医疗应急、保证家庭生活品质等,人+责=债,所以我们所有的保险规划从来不单单只是个人的一份简单保障而已,保险方案的设计和我们的家庭责任额度相关。
风险规划5要点
━━━━━
我们今天重点关注的是大风险,即大病、意外及死亡。风险人人平等,所以家庭成员每个人都需要做风险规划,当然父母如果年龄太大或身体条件不允许,则可通过调整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额来调整。
风险规划有5个注意点:
■ 买保险就是要买保额,首先要算算风险缺口
所谓风险缺口指的是家庭成员发生风险导致的医疗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上的损失,以及对生活的影响。根据不同家庭成员面临潜在风险带来的不同风险敞口,我们可将保障计划分为家庭经济支柱的风险保障及子女的风险保障。
■ 根据风险敞口购买风险保额
家庭经济支柱的风险保额设计
父母的生活费用及应急医疗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自身的大病费用保障+房贷、车贷+基本生活开支费用
匹配方案:长期重疾+定期重疾+意外保障+定期寿险+住院百万医疗
子女的保障额度设计
大病应急费用+父/母陪护期间导致的收入损失。
匹配方案:重疾保障+住院百万医疗
如果预算有限,我看过很多观点是先保家庭经济支柱,因为更多考虑的是家庭财务上的损失影响。但中国目前的情况往往是大人生病了,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会放弃治疗,但如果孩子生病了,即便借钱卖房子都会去治疗,而且还会追求最好的治疗方案。
在我看来,风险发生概率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保费便宜,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建议先给每个家庭成员都配置短期消费型重疾保险,把保额提升,而小朋友因为没有收入能力,可以先不考虑寿险保障。
■ 保障疾病范围尽量全面
目前整个保险市场的产品更新很快,赔付疾病从之前的6种到25种,再到35种,发展至今市场上有的产品赔付重疾疾病已经达百种。
90%以上的保险会赔付保监会规定以及保险行业工会推荐的6+19种疾病。赔付疾病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也要看相应的价格及疾病条款,但如果价格合理,条款人性化,当然保障越全面对客户越有利。
实际上,保险产品最大的突破来自于轻症疾病范围的延伸。最初的保险产品没有轻症保障,这导致很多客户认为重疾条款苛刻,只有快死了才可以申请理赔,后来有了特定原位癌的保障,再后来把相对应高发重疾的轻症如轻微脑中风、心脏支架、心脏起搏器、脑垂体瘤等包括在内,实现轻症同样有额外赔付,不影响主险保障利益。
■ 重视多重保障
2012年我入行的时候,市场上的所有重疾产品都是单纯单次保障,一旦触发重疾,合同即终止,后续基本再无保障。但随着医疗技术提升,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很多重疾的治愈率越来越高,客户生病后,可能会生存很久,但同时面临免疫系统下降,再次发生疾病概率增加的情况,这对客户来说终究是个很大的遗憾。
所以市场上这几年应运而生了多重重疾、多重轻症的保险产品,一旦发生重疾、轻症后,豁免后续保费,无缴费压力,可以安心养病,同时发生其他组别的重疾、轻症还有再次赔付的保障。当然保费也会比市场上同类型单次保障产品贵15%左右。
此处我提供一个具有相对普适性的方案:终身多重重疾+定期重疾+定期寿险。
首先满足保额要求,同时解决了生病后的两种情形:① 如果治愈好,生存久难免会面临再次发生重疾的可能,因为有多重重疾;② 如果治愈不好,毕竟有些重疾死亡率还是蛮高的,那么通过定期寿险在家庭重心期是还可以留下一笔钱给家人,防止生活品质被打乱。
■ 保障周期最好选择到终身
此前的保险产品一般保到80岁,那是因为目前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随着医疗技术提升,每4-5年,人的平均寿命会延长1岁,所以未来百岁老人应该很多见。年龄越来越大,风险越高,同时管理金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弱。设想一下,80岁的老人有时突然领取几十万上百万的现金,很可能被其他人惦记上,可能会被借,也可能会被骗,但那时这笔养老和救命的钱就变得不那么安全了。现实中老人被骗走养老金的社会新闻也屡见不鲜。
所以起码要配置一定保额的终身重疾,给自己的未来一笔专款专用的医疗费。如果实在急用,可以选择保单贷款,也可以起到周转资金的功能。
最后,以一个客户案例来做下陈述收尾:
在2014年给某客户做保单检视时,发现重疾保额严重不足,只有2万额度。在我的建议下增加配置了一份新的保障:10万终身多次赔付重疾+30万1年期重疾险+25万定期寿险,总缴费3500多元。今年3月份,客户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公司顺利理赔重疾40万,此后客户还有第二次、第三次重疾保障,而且豁免主险保费,无缴费压力。客户因为在2014年时结婚买房产生了房贷,因为还有额外25万的寿险保障继续存在,所以用保险直接给家人一份安全感的保障。
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会防止我们的生活被改变。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爱家庭、爱自己,为家庭财务建立起第一道保障,当然,是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