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思维说透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两位老太太,一位来自中国,一位来自美国。中国老太太一生勤勤奋奋,省吃俭用,就想拥有一套自己的大房子。临终前,感叹道: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满意地离开了人世。
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为自己购买了一套房,每月通过还贷款,住上了新房子。在临终前,感叹道:终于还清了贷款,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人世间。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带来的结果自然不一样。
美国著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思维质量决定一个人在未来是贫穷还是富有”
我们以为勤劳可以富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事实并非如此。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去看看世界上的富人是如何致富的,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1 富人思维之对待金钱的态度
大多数人存在这样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钱越多越富有,其实在富人的认知中,有钱并不代表富有。也就是说钱的多少并不是评判富人和普通人的标准。
一个人每月收入只有5000元时,每月除了满足生活开支外,偶尔还有节余,用于储蓄。随着收入的提升,当每月收入达到10000元的时候,却发现生活里到处都是欠款,不仅没了节余,每月还要支付一堆的账单,生活压力不但没有轻松反而加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收入增加了,自己反而越”穷“了。因为伴随收入增长的还有欲望。在钱不多的时候,你不会想着拿钱去买房,买车,买奢侈品,手里的钱一旦多了,这些欲望也随之而来,最终变成了”房奴“”卡奴“,变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那么你可能会问,富人不仅有豪车豪房,还有私人飞机呢?凭什么他就越来越富有呢?这是因为富人在没有成为富人前,他们想的是储蓄,而不是去消费,等储蓄渐渐多了,他们又拿着钱去投资了,然后再把投资赚的钱一部分用于储蓄或再投资,最后剩下的才拿去消费呢。他们有了钱之后想的是如何要钱去工作,要钱去赚钱,所以最后他们都活成了金钱的主人。
那么你更愿意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呢?
2 富人思维之资产与负债
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他们可以清晰的区分资产和负债。那些能够让钱流入你口袋的叫资产。相反,让钱流出口袋的就是负债。富人喜欢买资产,要钱24小时赚钱。对,即使在他们睡觉的时候,也有收入。而普通人却喜欢买负债,比之更可怕的是,他们经常会错把负债当资产。
巴菲特曾这样说:“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活得太失败了”。他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如果只靠依靠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会很难富有。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资产性收入了?
资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比如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在资本市场中赚取的资本利得,也就是利息。
我们通常把这部分不需要劳动获得的收入叫作被动收入。被动收入的本质是钱生钱,利滚利。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善于利用钱。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比原子弹更可怕”
巴菲特就是复利的超级受益人,他的致富方法其实超级简单,就是储蓄,投资,再储蓄,再投资,与时间做朋友,因为时间越久复利的威力越大。这里还体现了富人的另一个特性: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的本质是一种意志力。
3 富人思维之终身学习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芒格不仅热爱阅读,还对如何学习给出了明确指示,他这样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有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其学过的某一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是一颗钉子””
解读一下,芒格在提倡我们多阅读并坚持阅读的同时,必须掌握学科里重要临界知识点且做到灵活运用。再此基础上,做好跨学科的学习,搭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多元化思维 ,不要成为那个手拿大锤的人。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富人做的都是我们普通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他们最初并不比我们富有,但是最后却远远的把我们甩在了后面,归根结底,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秒钟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半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命运自然不同。
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就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有钱的同时还要知道如何留住钱,要钱为自己工作,做金钱的主人,再加之我们的勤劳,财富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18分会长张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