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九月希望行,竞相绽放语文梦
浓情九月希望行,竞相绽放语文梦
——记于营山县2018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不同课型教学展评活动后
营山金华希望学校 李燕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醉情语文,相约希望。9月27日至28日,由营山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营山县2018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不同课型教学展评活动”在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新校区(初中部)隆重举行。
来自县域内各片区共计22位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教学展评活动,他们或大气沉稳、或热情浪漫、或儒雅温情、或端庄秀雅,他们因同一个名字和同一种情怀而相约希望,那便是“语文人”、“语文梦”。他们,沐浴着金桂的芬芳,和着醉人的秋风,踏歌前行,款款而来。
巧心灵动真徐枫:温润而雅致,炽热而深情。徐枫老师,人如其名,课如其名。
“精心设计写作课,画面组合来谋篇”。徐老师巧妙设计“观看短片,初识方法;范文引领,梳理方法;下水示范,品鉴方法;小试牛刀,实践技法”四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探寻并体会“画面组合”的好处,尝试运用习得方法来创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构思问题时的匠心,在用心细读冰心《笑》,捕捉“画面组合”的方法时,设计了4个主问题,分别一一对应了“画面组合”构思写作的4个方法(围绕中心选择画面;不同角度锁定画面;具体鲜活描述画面;条理清晰串联画面)。在总结第4个方法时,又带领学生对刚学过的第一单元写景散文中与“画面组合”相关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回顾,最后,在结合文章的总体结构的安排上,总结出第5个方法,即“总分结构布局全篇”。此外,“范文放送,强化技法”的《“留食”的故事》、《底线不知何处去》、《爱人》(其夫所作)三篇下水文,虽是家长里短,生活小事,却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既在写法上为学生提供了示范,更在情感上给予了鼓舞。此乃真徐枫也。
家国情怀漆红兵:俊朗的外形,潇洒的气度,是漆红兵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若是讲唐诗,他该是讲李白的吧。然而他却选择了杜甫,不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通过设置“吟读——感受诗中美句;品读——体味诗中美句;研读——理解诗中难句;研读——明确诗人形象”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透过诗人眼中所望(残破的国都、悲伤的花鸟、连绵的战火、离散的家人、苍老的自己),看向诗人的心中所望(和平统一、百姓康乐),进而理解这个宁独受风雨欺凌,也要心忧天下的“诗圣”形象。漆老师的举手投足间充满着书卷气,话语唇齿间却透露出家国情着实令人佩服。
老案新探罗媛香:从教两年,勇登擂台,教坛新秀,气质不凡。罗媛香老师所执教的《猫》精心设计提问,循循善诱,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体察生命。而“芙蓉鸟案件”的侦破与延伸,更是老案新探,整个课堂鲜活生动,于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将关爱的目光投射给生活中的弱者,逐步迈向灵魂的深处,培育了学生的同情心,富有人文温度。
灵魂叩月唐素清:亲切随和,朴素本色;于平实中透出精巧,于精巧中散发质朴,这便是唐素清老师执教的《水调歌头》给人的直观感受。课程以“忆月——读月——绘月”三个大环节贯穿,将古诗文教学的点步步落到实处,边读、边品、边体会,于细微处品语言,从语言中品情感。 听读、齐读、译读、品读、背读,多种朗读形式交错,读进苏轼的心里,读出苏轼的精神。
痴人新解戚燕容:一汪酒窝,笑靥如花。解读深入,令人动容。莫说文人痴,竟有痴似燕容者。燕容的课,初初看来,结构上无甚新意,“导入——回顾旧知——品读形象——总结主题——情感升华”,过于常规,过于平凡,尤其作为竞教课。可是细细听来,才觉得这个痴女子对文本的解读之深入令很多人望尘莫及。一个主问题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概括记叙要素,赏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心境,补充作者生平,以及对”更有早行人“”金陵“这些特殊字眼的抠抓,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形象解析得透彻晓畅,从而定义自己的新解”六痴“(故国之痴、山水之痴、超脱之痴、孤傲之痴、性情之痴、伤痛之痴),引导学生读透了作者那颗超凡脱俗之心。
探寻生命刘代英:帕克·帕尔默说:“心灵深处直抵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共鸣。”朴实本色,坚持素读的刘代英老师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时,便秉持这种理念,带领学生用心灵深处的虔读抵达了海伦·凯勒的心底。“情感体验,活动导入——自主学习,完成可知 ——合作探究,解决未知——归纳提升,追求真知”,刘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海伦在接受莎莉文老师教育前后的生命状态,体会她感受的变化,分析海伦和莎莉文的人物形象,感受“生命的奇迹”、“教育的奇迹”。 从整体感知到关键点的体会,人课合一,最是动人,于细节处尽显语文味。
解码秋思尚洁明:开朗大方,热情直爽的尚洁明老师,颇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然其解秋并未执《秋词》,而是享誉“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有点人课不一。再观其课,“ 畅谈感受,直接导入——文学常识——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合作探究,分析景物及思想感情”,步步常规,步步落实,尤其是自由诵读;专心听读;大声朗读;抽生朗读;齐读,可谓是“读”领风骚,“读”占鳌头。
锦心绣口杜欣然:欣然初现,妙语如珠;课堂再见,令人欣然。无须音乐,几行文字,一夜空明的月色,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道诗意的风景。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她不疾不徐,通过“朗读感知——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文之“言”,运用抢答形式来强化重点字词,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再通过“赏景——解情”来解决文言文之“文”,赏景时又点拨写景方法,解情时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过渡巧妙无痕。透过解读文字,描绘月色,走近“闲人”苏东坡,在想象中穿越回那个著名的“月夜”。
胸怀山壑胡海林:一组如画的山水图,一曲悠扬的古典乐,在敦厚可亲的胡杨林老师看来,执教古诗文就应该着力营造这样一份古朴的气氛,尤其是山水小品文,字里行间弥漫着名山大川的秀美,渗透着作者的情志,更应该在教学伊始就定好情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仍坚持以“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合作探究——品读美文,写出美感——评点总结,背诵美文”来构建古文教学,坚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辨析词义,扎根文本去阅读,依据文本来说话,语文素养的种子就在不经意间悄然埋下。
寄雨深情苟先华:着一身白衫,挺一孕肚,伴着软糯娇语,苟先华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昆明去淋了一场雨。她巧设“忆读·享雨之味”,用古诗词导入,勾起学生记忆中对雨的情味理解;再深入文本,连设三环,“阅读·寻雨之形 ”、“悦读·品雨之韵 ”、“品读·赏雨之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最后,再与之共情,带领学生心怀对昆明的神往与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师生共赋小诗一首,升华情感。这场雨,浇得清爽,浇得欢畅。
最是赤心廖聪毅,力勉后学勤耕耘: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后,末了,本次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营山县教研室分管语文学科主任廖聪毅就本次为期两天的展评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在发言中廖主任并未就参课老师所呈现的课例作深度解剖,而是与老师们简单交流了评委们的观课感受,着重围绕温儒敏先生对读书问题的相关论述(阅读是语文教材的核心;要想办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引导),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对如何使用好统编教材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心系我县语文教育的他,还提出了自己对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期望,力勉所有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勤向阅读探源头,觅得活水泽学子。
本次教学展评活动预设展示课型有现代文教读课、古诗文教读课、现代文自读课、古诗文自读课、名著导读展示课、阅读训练课、写作训练课七种课型,以求探讨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背景下不同课型教学的构建力和执行力,让人遗憾的是在实际展示的16堂课中,除了徐枫老师的《画面组合法》是唯一的一堂写作训练课之外,其他老师无一例外几乎都选择了古诗文教读课(9节)和现代文教读课(6节),此外还有6位老师进行了说课,而对现代文自读课、古诗文自读课、名著导读展示课、阅读训练课这四种课型却无一人触及,是不屑?不能?还是不敢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人民教育出版社朱于国先生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中明确提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构建了全新的阅读编写体系,其中就包括“构建‘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这便要求我们在处理教读课与自读课时不能再含混,更要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重视“名著导读”,精选书目,导向整本书阅读。这也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读书为本,读书为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指导思想。
当然,前路漫漫,教海茫茫,语文之行,山高水长。只要我们秉持山的稳重、石的坚韧、海的宽广、水的灵秀,默默耕耘,时时准备;携手前行,不忘初心;乘着风,踏着歌,于希望深处,共织希望;于灵魂深处,预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