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每天写1000字

日更笔记《人格心理学》13.2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条件反射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码农肥波
《人格心理学》Jerry M. Burger 陈会昌译

本章是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理论、应用和评价,包括

(本文包括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若想了解人格的形成,或设计一种方法纠正问题行为,必须了解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条件反射有两种类型:一是经典(或称巴浦洛夫)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从更广义的学习研究中,他们都可以被归类为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一、经典条件反射

巴浦洛夫认为,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1.无条件反射(UR: unconditioned relfex):食物吃到嘴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这是自然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成为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成为无条件刺激(UCS: unconditioned stimulus)

  1. 条件反射(CR:conditional reflex):铃声与狗的唾液分泌本没有关系,这叫中性刺激(NS:neutral stimulus),当铃声与食物同时多次重复之后,狗听到铃声,唾液分泌就开始增加,由中性刺激NS和无条件刺激UCS结合而变成了条件刺激(CS:conditioned stimulus)。由此引发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R:conditioned reflex)。

现在铃声已经与狗的唾液分泌形成了联结,如果你把绿灯和巴甫洛夫的铃声配对,使得狗看见绿灯就流口水。这种在一个条件反射之上建立的另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就叫次级条件反射

由于人们受到的刺激常常与环境中的其他东西偶然地配对,所以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影响你行为的许多刺激-反应联结。研究者表明,我们对食物、衣服甚至朋友的喜好可能都是由这一过程决定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与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从有机体(人类或低等动物)自发的行为开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关注某种类型的结果对行为出现频率的影响。使前一个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结果称为强化,使行为减少的结果称为惩罚。

操作性条件反射有两种方式增加行为频率,也有两种形式减少行为频率,对应如下:

程序 目的 应用
正强化 增加行为 行为之后给予奖励
负强化 增加行为 行为之后撤销厌恶刺激
消弱 减少行为 对行为不施加奖励
惩罚 减少行为 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或撤销正面刺激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实行起来并不容易。比如教师可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但教师可能没想到,这个孩子得到了其他同学以嘲笑方式呈现的注意,于是教室情景使本来的惩罚变成了强化。明智的教师会为了维持纪律把捣乱的孩子带到走廊里,这样就把强化物移除了。也就是说采用消除的办法达到减少行为的目的。

另外还有对惩罚的运用,如果行为之后跟着厌恶刺激(如电击)或积极刺激的移除(如把玩具带走),行为的发生率就会减少。惩罚的效果在实验室动物身上可以证明,心理治疗师在特殊个案中也成功运用了这一方法,但是研究表明,由于以下一些原因,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1.惩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它只是减少了不合乎希望的行为的发生率
2.为了使惩罚有效,惩罚必须及时并前后一致。对问题行为,父母应该尽快惩罚,而不是“等你爸爸回来”,惩罚必须有力度,并且在每一次不合希望的行为出现时都给予惩罚。孩子说脏话时,父母有时容忍有时惩罚,大概不能改变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3.惩罚可能有消极影响。父母和心理治疗师的本意是消除某一行为,但孩子可能会把其他行为与惩罚联结起来。一个孩子因为用玩具而敲打窗户从而受到惩罚,他可能不再玩别的玩具。另外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伴随着惩罚的厌恶感可能会与惩罚者相联系。挨父母打的孩子可能认为,只要你比别人身强力壮,身体攻击就没错。惩罚还会带来消极情绪,如恐惧和焦虑,强烈的消极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恰当的行为。这些因素促使治疗师试图改变问题行为时最不愿选择的办法之一。治疗师顶多在开始强化一个合乎期望的行为之前,用惩罚暂时抑制一个不合希望的行为,这已足够。

(笔者:对于惩罚的第二点惩罚必须及时并前后一致,笔者想举本书上没讲的正强化的安排的研究来对比。在进行正强化时候,强化安排可以连续,也可以并不总是强化而间隔强化,对间隔强化可以按时间固定时间强化也可以随机时间强化,可以看固定比率每几次强化一次也可以动态的调整比例。研究者对强化的方式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发现多种强化方式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其中随机进行的间隔强化甚至效果比固定的每次都进行一样的强化更有效。对比对惩罚的研究可以发现,正强化的方式比起惩罚的方式,不需做到每次发生行为都执行操作,也不需执行操作前后一致,还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正强化是比惩罚更经济更有效又可灵活掌握和便于实施的方式。当然正强化只能用来增加希望的行为,不过我们知道希望增加的行为越多,给予想要减少的行为的发挥空间就越有限。)

心理治疗师还会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塑造。对行为的强化有一个重要的缺陷是,行为只有在出现之后才能进行强化。治疗师在应对这种情景时候,会使用一种叫做塑造的方式,就是利用强化使行为从一个基础的行为开始向合乎期望的行为步步趋近。在教一个复杂的行为时,塑造特别有用。如果没前进一步都跟随者强化,儿童就会喜欢阅读。加入学习字母表、字母发音和短单词都是既困难又不愉快的,儿童就不会喜欢读句子和故事了。

如果在每个不同的情境中都要学习一种新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就很有局限性了,幸好,有泛化。一个孩子由于对亲戚的礼貌行为而被夸奖,大概对新的陌生人也会有礼貌。礼貌行为从亲戚的刺激泛化到陌生人的次级。当礼貌行为在各种情景中都稳定发生时,我们就说这种行为方式是这个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若泛化得到强化,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反过来如果没有奖励,生物体也就会学会把有奖励的刺激和无奖励的次级加以分化。有礼貌的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严肃地惩罚他友好行为的承认,很快这个孩子就能学会把友好的人和不友好的人加以分化。一个网球巨星和好的网秋选手的差别,可能就在于良好的分化能力,也就是能否把可带来强化的行为与不能带来强化的行为加以区分。

附录:《人格心理学》笔记索引

  1. 什么是人格
  2. 人格研究方法
  3. 精神分析流派:佛洛依德流派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4. 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5. 精神分析流派:新佛洛依德注意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6. 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7. 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8. 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9. 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研究
  10. 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11.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2.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13.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4.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相关研究
  15. 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6. 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