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8月8号小记
说到泗水,知识丰富的人或许还能张口说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可是说到踅庄,或许除了当地人,其他人甚至连“踅”字都不认识了。
踅庄是泗水县辖区内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踅庄乡,后来撤乡并镇,就将踅庄乡并入了苗馆镇,而踅庄也从乡成了村。
踅庄村不大,常住人口大约1500人。村里设施还算完备:有邮局(现在改为邮政储蓄银行),有养老院(原是乡镇府大院),有小学初中(初中已经并入苗馆中学,现已经没有初中),有供销社(现在个体的小超市更方便),还有每逢一六(每月初一初六十一这样类推)的大集。
虽然是乡镇府驻地,踅庄却也只是一个山村。村北有大峪山、桃花山,村南有能山、楼山、丛老寨山等。村南部有一条河流经过,没有具体命名。河道附近有大泉数处:一眼位于河南侧石崖下,名为南池泉;一眼处于踅庄水库内,名为踅庄算;另一眼在河流上游转弯的土坡下,名为响泉。除此之外,在山沟河道等处还有各种泉眼。其中大峪山脚曾经挖的机井里有一眼大泉,现在经过改造,成为村里自来水水源。
踅庄地处山区,农作物比较单一。在我幼时最常种植的是地瓜。泗水地瓜做的地瓜粉条粉皮也算是当地特色。再有就是小麦。最近方才种植玉米。不过曾经经常种植的小米高粱绿豆等,现在几乎没人大面积种植了。人们还会小面积种植一些花生,主要用于冬季榨油。
水果主要是苹果,品种主要是青香蕉、红香蕉、国光等。不过由于苹果的销售比较困难,现在大多苹果园已经被砍掉,改成了农田。村南曾经有一片桃园,现在也已经消失。村北曾经初中的院墙后,有一排樱桃,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其他水果:杏、石榴等都是一家一户在地头院边留一颗尝鲜,并没有大规模种植。
村民的收入还有部分需要依靠山上的产出:地头种植的花椒是一个,山上的金银花艾草等中药材算一个,酸枣籽柏树籽等香料也算一个,还有就是夏天的金蝉等。
主要收入还是靠出外打工。最开始是广州青岛等的鞋厂电子厂,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工作选择也就开始多了起来。特别是现在的人们都接受过教育,已经开始有能力在城市生活。一些人已经在城里买房安家,村庄成了他们偶尔的落脚点。
一些有眼光的人,开始跑百货。从临沂购买大量的廉价的日用百货,开车去往中西部地区,赚取差价。收入比进厂打工强的多,这些人也是村里最开始在县城买房的一批人。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勤勤恳恳的守着一亩三分地,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农村人。平时出外打工:建筑工地、电子厂、绿化、保安服务员等,秋收春种时就回家种地。靠着满手的老茧,试图让自己过得幸福富足。
这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庄里是一些朴实的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存,默默无闻的生活着。他们的悲欢离合除了他们自己,不会有人去在意。只是当我每次回家,我都有想将他们记录下来的冲动。
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间,他们不应该被埋没被遗忘,毕竟他们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壮志凌云,也曾讲这个世界点缀的绚烂多彩。毕竟他们护着我成长,盼着我成材,祈福我幸福。毕竟他们是我的乡亲们!
别人都可以将他们遗忘,唯独我不应该忘,如果连我都遗忘了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没有关于他们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