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爱自己
十三天读完这本《原生家庭》,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自己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成年后的生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我是在观看一个直播时接触到的“原生家庭”这个词汇的,并不十分了解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特意去问了一下度娘,简单的来说:家庭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童年时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一种是婚后自己组建的家。
通过此书使我更加认知,我性格方面的缺失的确来自童年的某些不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同样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以至于年过三十仍为之所控制,甚至有的不良习惯会延至一生。
记事起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哈市的郊区,开始是土房子,一间小屋最小的姑姑住,大屋的炕上住着爷爷奶奶,四叔,五叔还有我。爷爷在家里地位最高,住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然后是奶奶,我,四叔,五叔。大姑和我爸还有二叔三叔都结婚出去单住了。屋外一间厨房,房后一个小园子,房前一片大院子,院子前一颗很粗壮的垂杨柳。
过了几年新盖了砖房,在那个村子里算是早一批换了新房子的人家,然而生活环境和基本条件并未有任何好转,我依然是班级里最晚交学费的那个人,依旧是老师同学最看不起的又穷又脏的丑丫头,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讥讽的话语催要学费,奶奶四处去借,爷爷从不过问,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老叔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元给了我,我永远记得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表情向我传达的信息“ 我是一个麻烦”。奶奶也在愤怒或是悲伤时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她真是命不好,自己的孩子养大了,还要帮他们养孩子。邻居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时不时的来提醒我是就一个麻烦。
在我的记忆中,初中之前,只有妈妈来看望过一次,她站在院子里和奶奶说话,买了几个香蕉,可我并不爱吃,但我记得那个场景甚至那天的暖阳,我就在她们身边走转。
小学的暑假或者寒假,一个人坐一小时的车,再走两小时的路回去那个有父母的家,呆上一阵子是我最开心的事,每次都会买几个苹果或是橘子梨子带过去,不记得是哪里来的钱,只知道进门是要有礼的。除去和弟妹吵架时他们赶我回自己家时大多都是高兴的。
爷爷奶奶是冤家夫妻,打骂了一辈子。每日放学回家都不敢大声出气,非得看看家里的气氛大人的脸色才敢说一句笑一下。爷爷看奶奶的眼神特别使我恐惧,是怨毒与憎恨,不知他们前世结下过多大的仇恨,小小的我实在想不明白里面的原委。我是站在奶奶这边的,因为她是家暴的受害者,爷爷枕头下的刀要我去偷偷拿出来,奶奶又一次出逃,我只能乖乖的等待,等待爷爷把她抓回来。
也有美好的记忆,无数个夜晚我都在奶奶的背上看皓月当空,漫天繁星。她带着我去赌博,我就睡在那里,结束就背我回去。
我特别怕黑,成年后也怕,但是有了开灯睡的权利,不像小时候,我说怕,大人说有什么好怕的,我说黑,大人说黑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一句抚慰,也没有一个拥抱,我只能用被子包住头在恐惧中蜷缩的睡去。
当同学老师邻居用看不起我的眼神和话语对待我时,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会让你们高攀不起。
爷爷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但我必须承认他对于我的人生影响,他说“我是女孩子长了男人的心,要强自立”,他明白我笑容背后的眼泪。遇到心理过不去的坎,都会回家找他说几句,并不说是自己,只当故事说与他听,听后会给我几句鼓励。
很不幸,和父母同住的几年同样充满着暴力与黑暗,初中开始不知辍学多少次,班主任来找就去,交费用又不去,来找又去。用爸爸的话来讲“女孩子读那么书有什么用,谁家的谁已经可以工作接济家里”,在母亲的坚持下,我熬过了那段日子。等到可以稍微自立,便自己挣学费,凭自己的努力读完了大专,找到工作,期间父母还需要我无数次接济。
18岁开始我长高了,一年的时间里,从1.47米长到1.65米,人白了,身材也良好,面容也改变了,我是小学同学里身高最高的,皮肤最白的,学历最高的,工作最体面的,我不再是被人看不起的那个又脏又穷的丑丫头了,我本该幸福的生活下去。
很遗憾并没有,缺失的安全感使我敏感,多疑,焦虑。幸福的婚姻生活并没有使我真正的快乐,内心深处还是想拯救父母,希望他们能改变,一边愤恨有这样的家,一边又渴望得到家的温暖。安全感本应该是父母给的,我却完全转嫁到丈夫身上,没有被爱过,不知道怎么爱别人,只知一味的索取别人的爱,贪婪的苛刻的。
一场抑郁症没有夺去我的生命,反而使我重生,痊愈后接受了童年的不幸,原谅了老迈的父母,如今对他们好都是出于平静,不是愤恨带着无奈。他们也做出了改变,会经常问我的健康,情绪,生活状况。
只是我依然怕黑,夜灯中入睡会伴我终老,我依然怕经济不独立,稍好一些仍然要去工作,
我不再怕被抛弃,不怕没有人爱我,因为有我自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自己最爱的要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