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聚光灯效应”的启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1
社会心理学有个聚光灯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聚光灯效应,是指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表象好像是处在舞台的中央,被聚光灯所照射,一举一动和自己的外貌会被周围的人们所注视,而实际上周围的人并没有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注意到自己。
在公众演讲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紧张,有的会发展到公众演讲恐惧症,严重者不仅结巴甚至说不出话来。这就是“聚光灯效应”的一个例子,人们以为自己的形象外貌和演讲行为等等处在聚光灯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集聚自己紧张怕失误出丑的心态,导致优势发挥失常或者失误。
实际上,即使真的处在舞台上中央,个体也显然放大了坐在舞台下面人们的关注程度。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有限的,除非是知名公众人物,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凡夫俗子,大多数人在别人眼里都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2
透明度错觉:人们往往会以为自己掩饰的内心情绪会表露出来被别人发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己的心理错觉。
还是那个公众演讲的社会研究报告。人们在做演讲的时候感到紧张,更担心自己的这种紧张让听众发现和注意到,担心在演讲台上身体部位紧张发抖的行为被发现,会被别人认为不自信。
就好像越担心晚上睡不着觉,越不容易进入睡眠;越想人前控制不结巴,越容易变得说话结巴。Savitky 和 Gilovich 邀请40名康乃尔大学的学生进行社会行为实验。每对学生一个人在台上进行3分钟演讲“今天最好的三件事和最坏的三件事”,另一个学生坐在台下观察,并根据观察到学生台上表现是否紧张按照0-10分打分,台上的人表演完自我打分;然后互换位置,进行打分。
打分的结果,演讲的人给自己紧张程度打分(平均紧张程度为6.65)明显高于坐在台下观察者的打分(5.25)。68%的参与学生,认为自己比互换位置的伙伴要更紧张一些。
两位研究人员另外招募77名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事先告知他们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然后开始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可以有效减轻透明度错觉效应。
3
两位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聚光灯效应”和“透明度错觉效应”,启示我们往往在社会交往中过分高估我们的人前失误糗事和在人前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会被人们关注,实际上人们往往注意不到或者注意到了也没有在意,会很快忘记。
社会心理学还有许多关于我们如何感知自己与我们周围的世界。
例如:社会环境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意识。(Social surroundings affect our self awareness.)当我们的社会角色是团体中的族群、性别和国籍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我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会怎么对待我们的不同之处。
利己主义和自私行为,可以歪曲或者变色社会社会判断和社会评价。(Self interest colors our social judgment.)例如当婚姻中夫妇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把责任推给伙伴而不是自己多承担;当出现好事的时候,而往往归功于自己多一些。
自我关注会激励我们的社会行为表现。(Self concern motivites our social behaviors.)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往往纠结在外貌表现或者衣着是否得体。也会根据别人的注视程度或者评价,进行改变以提高印象分。
社会关系帮助定义我们对自己的感知。(social relationships help define our sense of self.)在变化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也在转变角色。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与我们当下面对的人有直接关系。对儿女时候,是父母角色;对父母的时候,是儿女角色;在工作单位,是职业角色,相互之间是同事;到饭店和商店,是顾客,等等。
4
我们的对自己的想法和感知,影响到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出如何反应;周围的人和事,也帮助形成了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感觉。
对自我的感知,组织我们的想法、感觉和行动;对自我的感知,让我们能够记住我们的过去,进入当下,预测未来,如此可以,人们可以调整自我感知以适应环境变化。
“聚光灯效应”和“透明度错觉效应”启示人们,不要过度关注人们的反应,不要太自以为是,不要太把自己当盘菜当回事儿,你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既然没有那么重要,又何必自我加压,背上沉重负担,以至于不能心在当下专注做好自己,让自己对外在的评价影响转移了自己当下的注意力,牺牲的是重塑真实自我的当下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