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演讲(二)
昨天的文章介绍了全脑演讲的两个能力 - 概括力和结构力。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左脑演讲思维的论证力。
论证力
在介绍概括力时我们提到,演讲的核心是将我们的观点传递给观众,通过结构力的方式,我们可以让观点更有层次。
那么观点是否具有说服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我们的观点有论据的支撑,这里就需要用到论证力。
论证力主要可通过三个方面来表现,分别是:
• 举例
• 数据
• 引用
举例最重要的是合适,一方面是内容贴合观点,另一方面就是合时宜,别跑偏,甚至出格。
以演讲者的个人经历举例是最常用的方法,一方面比较有亲和力,另一方面现身说法,可以拉近与观众举例。
对演讲内容的具体数字说明,能更直观的加深对所表达观点的直观印象。
比如张小龙在微信开发者大会上介绍微信的用户规模时提到,就在前几天,我们的日活首次突破10亿,是国内第一款上10亿用户规模的应用。
这里的10亿、第一个都是非常具体的数字,比起说我们是国内用户最多的应用这样的说法更具冲击力。
同样是在这场演讲中,张小龙引用了一段《人类简史》中关于人类早期部落中人与人关系的描述: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当然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
我是这样想象的。
可能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人都是一个一个个体的话,他是没有社交的,当人类成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的色彩。这是我对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当真。
他的引用和思考,让观众很直观且有画面感的理解了社交的本质,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了一群身穿树叶衣服手拿长矛的原始人,坐在篝火边吹牛B的场景。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有画面感,有真实性的论证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
总结
左脑演讲思维第三种能力 -- 论证力。
• 方法一:举例 1.举数字的例子 2.个人经历 3.举例要恰当
• 方法二:数字 转化成听众熟悉的概念更有共鸣
• 方法三:引用 1.名人名言 2.权威机构调研结果---往期:
D23,全脑演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