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童年(四)——字典与碳笔画过的墙
2025-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苓筠
我带着故乡的记忆,走向未知的前路。
小时候父母在小镇上工作,每周有一天回到乡村,父亲帮外公外婆干农活,母亲会陪陪我。
母亲教会了我写日记,我则教会了小学一年级就辍学的外婆认字。
小时候我总听外婆遗憾于她从小没念多少书,于是我用烧过的木炭,在斑驳的土墙上写“a、o、e”,外婆跟着念。遇到我也不会的字就和外婆一起摸索着查字典。我的第一本新华字典,不仅是我的语文启蒙,也让外婆认识了很多汉字。小院的墙上至今还留有我用碳写下的拼音,而那本新华字典依旧放在外婆的床头。
后来我离开村庄去镇上读书,视力渐渐模糊了,看不清前路。戴上眼镜还是觉得不习惯。妈妈告诉我,没关系的,每天都在日记里计划好,明天该做的事,认真完成就好。至于未来什么样,那是未来的事。
一本本写完的日记 是母亲给教会我的生存法则,墙上碳笔的写下的拼音是故乡的印即使墙面坍塌,那些字早已刻进骨血。
越来越模糊的视力里是越来越渺茫的未来。
于是我又翻开了最初的日记,扉页上是妈妈握着我的手写下的“未来什么样,是未来的事。今天,先把今天的字写好。”
也许妈妈教会我的不是写日记也不是做好每天的规划,而是一套在这个混沌世界里活下去的算法。
未来太缥缈了,做好今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