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八)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惑惑来了

既然回到了杭州,一帮子故旧自然要来拜会的。某日,景兰江带着在刑房担任书办的蒋某来了郑      老爹家,看到老爹家里房子小,不方便谈事,便提出到茶室里坐坐,匡超人并不答应。好在景兰江心眼活络,明白匡超人是在摆架子,便说:“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方便到茶室去坐。小弟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到酒楼上去坐坐吧,还显得有气派一些。”匡超人这才答应了。

二人问起匡超人在京城做教习的事情,匡超人很是自得。说自己每天教的都是勋戚的子弟,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做督、抚、提、镇登官职的,每天都得恭恭敬敬给他磕头。国子监的祭酒是他的老师,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就是他的太老师,而他自己非常得太老师的信任,太老师生病的时候,满朝问安的官员都不肯见,唯独让他进去探望。

听他说完,景、蒋二人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蒋刑房说:“潘三哥在狱里,前天再三和我说,听说你回来了,想见你一面,说说在牢里的苦楚。不知先生是否方便呢?”匡超人说道:

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

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

总而言之,他是要和潘三划清界限的,蒋刑房还想劝说几句,终究说不过他,两个人便无奈地回牢房回复潘三去了。

匡超人取了结,便准备返回京师,他身份今非昔比,包了一条船的头等舱。上了船,看到两个读书人坐在中舱里,便和他们打招呼。二人中一位名叫牛布衣,匡超人曾听景兰江说过,也是一位名士,他搭乘这条船到扬州;另一人名叫冯琢庵,是这一科考试的新贵,要到京师参加会试。匡超人一说出自己姓名,冯先生就说曾经读过他编写的教辅书。匡超人便吹嘘道:“我这名气大着呢!”他说自己这五六年间总共出了95本书,只要是他选的文章,只要一出书,书店就能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甚至北直隶的书生,都争着买。

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

冯琢庵又同匡超人说起同样以选书为生的马二先生,匡超人说道:

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超人老弟,你这话不是断你义兄的财路吗?良心何在啊。

有人这样评价“优贡”匡超人:此真狼子野心、蛇虫螫毒未有过于此人者。昔蔡伯喈伏董卓之尸而哭之,而君子不以为非者,以朋友自有朋友之情也。使天下之人尽如匡超人之为人,而朋友之道苦矣。

匡超人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儒林外史》中总共写了两个“优贡”,一个是严贡生,一个是匡超人。这两个人被评为“优”,真是赤裸裸的讽刺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