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朝诗人握个手》|唐朝诗人科举背后的苦和甜
考试!考试!考试!从古至今,似乎没有人能幸免。如今,考试也已经成为了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了。
在唐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不像我们现在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相比之下,艰苦多了。
那个时候的考试跟现在完全没法比,特别是唐朝刚施行科举考试时,因为制度方面还不太完善——考生卷子是不糊名的,因此考官在批阅试卷时就能看到考生的名字和籍贯。
在这种公开的情况下,考生想要高中,不仅要自身有才,还要上头有人。因此,录取名单在考试之前其实就已经拟定好了。主考官一般会以这份名单为主、以考试成绩为辅的方式选定最终的名单。
虽然这种考试制度不公平,但科举考试是他们走上仕途的唯一出路,所以也只能拼尽全力搏一搏了。
以前上学读唐诗时,只觉得诗人们多好呀,游游山水,吟吟诗。想想他们的诗和远方,真的是不要太羡慕了。
当我看到急脚大师的《和唐朝诗人握个手》这本书时,才发觉唐朝的诗人们可真不容易呀!很多人活得都很憋屈,有抱负不一定有地方施展,有才也不一定有人欣赏重用。还有,唐朝的诗人们不光诗要写得好,最重要的是要会攀高枝、拍马屁,还得懂各种“营销”,才有可能被重用。
本书的作者急脚大师专注古代人才选拔考试制度、唐诗宋词、古文等历史文学的研究,善于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文字轻松地讲述历史。书中还配有幽默搞笑的插画,让你能沉浸式地阅读,轻松愉快地了解历史。
唐朝的诗人,除了科举考试,他们还可以结交权贵之人来助他们踏上仕途。因此,哪怕是多次落榜,也不能让他们退缩,依然奋力朝前冲。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走旁门左道,迷失人性、迷失自己。
忘恩负义的宋之问
“龙门夺袍”的宋之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但会拍马屁,还忘恩负义。他写的那首长篇大作《龙门应制》,把武则天夸得天上有地上没的,让武则天心花怒放,从东方虬的手上夺回了锦袍交给了宋问之。成语“龙门夺袍”就出于此处。
宋之问可谓是颜值和才华并茂,二十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踏上了仕途。身份卑微的他为了能跻上上流社会,他用诗歌拍马屁,反正就是皇帝、公主喜欢什么,他就写什么。
现实也正如他所愿,拍马屁对于皇宫贵族的人来说最是受用,因此,他如愿以偿地升了官。
只是后来因为武则天驾崩,他便被贬了。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人哪里受得住这等贫困的生活,于是他逃跑了,并被好友张仲之收留。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宋之问却为了功名利禄选择了背叛好友张仲之,并害得张仲之全家被斩。
试问一下,忘恩负义的宋之问,你良心不痛吗?真的替张仲之不值。可人生又不能重新来过,也只能看老天爷如何惩治小人了。
像他这种没有底线,一心只为自己的小人,最终被李隆基赐死。看到这个结局,不得不痛快地说一句“活该”。
由此可见,人生该要争取的就一定要去争取,可是昧着良心的事、违背原则的事还是要不能干。
拥有“同花顺”人生的贺知章
书中介绍了20位诗人,最喜欢的还是贺知章,因为他耐得住寂寞,勤学苦练,很少参与政治斗争,所以也是活得最惬意的一个人。
在春风得意时,他懂得进退有度,不被权力迷惑。他曾为封禅大典作诗,流传下来的诗歌中,七首封禅诗就占了三分之一。
他欲望低、性格好,又有才,因此他的仕途之路走得很平稳,他不冒进、也不贪功,并且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
看惯了官场是是非非的他,最终选择退休回老家,在安静、潇洒中走完了一生,享年八十六岁。
谁不想像贺知章一样,过得如此轻松惬意呢?只是大多数的我们不舍得这世间的繁华,为了金钱、权利,碰得头破血流。
写在最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中包含着各种名言警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了解了唐朝诗人们的科举生涯,不得不说,坚持本心走到最后的,终归是人生赢家。
本书的文字风趣幽默,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学习。
不禁感叹,如果,小时候能碰到讲课这么幽默的老师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还愁不爱学习,还能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