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战国做赵相
《中国文学史》作业:穿越到战国。
四月的一天,作为考古学院大四学生的我,随国家级考古权威田晋教授一起来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元固乡西屯庄。准备进行为期一周的赵胜陵墓考察。
据肥乡县志记载,该陵墓原高20丈,到明代尚有十余丈。(自)唐宋相传以来,城南数里有冢,即平原君墓,墓阴春雪经旬不溶。
”墓阴积雪”到每年的第二年春天好长时间才融化,被人民称为“赵陵春雪”,当下墓土高度不足4米。
踏进陵区,大门对面是一座墓碑,由一只神龟驮起,碑阳为明朝嘉靖年间骠骑大将军张懋忠,上书“赵平原君墓”五个大字,碑阴书写平原君生平事迹,我仔细研读着碑文。
然而,等我从赵胜陵墓回到住所时,一切似乎全变了,原本酒店成了古色古香的充满了古代韵味的房屋,再看着面前青铜镜之中的这个身着锦缎、英气勃勃的年轻人,曾经的现代人、如今的平原君:“穿越谁不好,居然穿越成了平原君赵相……”我相当难以淡定。
平原君……赵相是出了名的糊涂且短视,但凡对战国历史有所了解的,哪个不知平原君这个生不逢时的守平之才?
“该死的田晋老头!你可把我坑惨了!”站在铜镜前,我骂骂咧咧地说着后世标准的普通话,作为一名考古学家,我对战国的历史可谓非常熟悉,要不然我也不会去学考古学。现在看起来学了考古学是我最大的错误,如果我没学考古学,就不会碰见那个田晋老头,也不会听他的话去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元固乡西屯庄参与考古,这样我的灵魂也不会莫名穿越到2000多年前赵胜身上。
虽然穿越这种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我还挺向往的。可是真的穿越之后我却不那么淡定了,这个时代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一切都显得那么糟糕透顶。
更要命的是穿到战国,对于赵国而言,长平之战后,亡国在所难免,我岂不成了亡国奴?
对于赵胜个人而言,虽说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是战国相邦,但我也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去拯救濒临毁灭的赵国,虽然知道历史走向,但也无力回天啊。
平原君的糊涂和短视我能改变,但历史我能改变得了吗?
根据脑海之中融合的记忆,赵胜曾经在秦国兵围邯郸之际亲自出使楚国,在门客毛遂的游说下使楚王发兵相助,与魏国一起击退了秦军,挽救了濒临灭亡的赵国。
可以说平原君为赵国立下了大功,但这却不足以掩饰他的过错。
历史记载,平原君不仅短视,还十分糊涂。某次面对燕国率军入侵,平原君竟然向赵王建议割让济东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以换取齐将田单来对抗燕国。
当时赵国国内猛将如云,但平原君却宁愿花费如此代价换来一个并不忠于自己的将军。其结果是赵国失去了领土,疲惫了士卒,却只打下了燕国的三座小城。
平原君对赵国之功远小于过,而他在危机关头所立下的功,其实也不过是为之前犯下的过错亡羊补牢而已。而他在邯郸被围,城内百姓已经易子而食的时候,自己却还在家中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这样的人,怎么称得上是大公子呢?
正对着铜镜想得入神,房门打开了,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贵妇走了进来,语气温和:“胜儿,你回来了,吃饭了吗?”
我当然知道这便是赵胜的母亲,赵武灵王的继后孟姚。
说起来他也是帝王之后,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嫡子,身份也是很贵重的。
正因为如此,赵胜接受到了很多好的教育资源,成为了赵武灵王的儿子里最贤能的一个。不过,他对王位没兴趣,最大的爱好就是招揽宾客,府上宾客总共好几千人。
这样一个嫡子,又有能力,门客又多,为什么没有变成赵惠文王的眼中钉呢?除了因为赵惠文王和平原君是一个妈妈生的之外,也和平原君会做人有关系。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做国王,而是做相邦。他一生身为嫡子,但是一世为臣,给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做了一辈子的相邦。就这种格局和境界一般人就值得称赞。
我站了起来,恭敬地朝着母亲行礼:“是的,母亲。”
“那我儿早点歇着,为娘只是担心,过来瞧一瞧你!”
“谢过母亲,儿甚好,不必担心!”我宽慰着孟姚。
“那便好!”孟姚点点头,在婢女的簇拥下离去。
我陷入了沉思,想着既然来到战国的赵国,成为平原君,我总得做点啥事吧,现在还是赵惠文王年代,一切是不是还来得及?
这时有下人来报:相爷,门外有一跛子求见。
“跛子?不认识,不见!”下人转身欲离去,我心头灵光一闪,忙又说,“等等,让他进来。”
历史上确实有此事。根据历史记载,平原君家的高楼紧挨着民居,隔壁住的是个跛子。一天,这个跛子一摇一晃地去打水,正好被平原君的小妾在高楼上看见了,她大笑不止。第二天就来找平原君告状了,并要求坚决杀掉那个妾。
平原君想宠妾没有杀,后来门客不满都离去,平原君为立信,便杀了妾。
自己原来穿到这个时间段了?正好,平原君糊涂,我可不能糊涂。
“杀妾立信”?这段历史当时我读后就觉得疑惑。这史实似乎有所偏颇,莫非是史太公并未完全将事情真相呈现出来?
平原君第一时间没有杀掉爱妾。根据史记记载,跛子离开后,平原君曾笑着对身边人说:“你看这个竖子,因为我的美人笑了他的缘故,竟想让我杀了美人,这不是很过分吗?”
然而平原君没有想到的是门客们为此心中不满,认为他不尊重人才,而重美人,就纷纷离开。逼得平原君又杀了那个妾,门客才又聚拢来,而且越来越多,这门客不是太不分是非了?
这究竟是重友轻色还是礼贤下士?况且作为一个跛脚邻居,怎么会和人才对等起来?
还有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王室公子的邻居?肯定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吧?
跛脚邻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平原君,没有受平原君门人的阻拦和驱赶,这个邻居的身份更加不一般。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平原君将爱妾放在第一位,他的门客估计也不会说什么,如果换做一个有声望的人,那结果就会和传记中写的一样了。
但是不管这个跛子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或是有声望的人,都不可以这样草菅人命,古代人太不把女性当人了,岂能想杀便杀!
我心中已有定夺。跛子一癫一拐进来,然后低头施礼:“赵相!”再如此这般把事情经过述说了一遍。
最后他说:“赵相,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之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到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鄙视姬妾啊。我现在成了跛子是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能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
我沉吟片刻问:“请问先生师出何位高人?”
跛子一愣,又略一迟疑答:“鄙人乃虞卿内弟,跟虞卿读过诗书。”
原来如此,虞卿是虞氏的得姓始祖,他出生在赵国的邯郸,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说客,曾多次游说赵孝成王,因此得到赵国的重用,并担任赵国上卿。
他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并曾因救魏相魏齐而弃相印与魏齐逃亡,最后在困于梁后著书《虞氏春秋》,是个人才。
“虞卿乃我国名士,通情达理。你亦是读书之人,不可能如此凶残,应是说笑吧?况且你一书生,要人头做甚?不过是解一时之气罢了。小妾是有错在先,但罪不至于死,我代她先向你道歉。回头我也会狠狠惩罚于她的。”
我话已至此,跛子无言以对,只能诺诺告退。
当然我一言既出,就立竿见影。先是让那位小妾去给邻居赔礼道歉请求原谅,然后又把小妾赶走了,相信这厢操作门客们不会有任何异议吧?
对于跛子,身有残疾,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他不仅没有逆来顺受,没有忍气吞声,反而敢于反抗,勇于亮剑,以捍卫自己为人的尊严,确实不由得让人佩服。
但是,仅仅是因为别人的一次嘲笑,就提出要砍了对方的头颅,这内心未免太阴暗、太狠毒了,这一点,让人对他同情不起来。
对了,平原君养着难么多门客有毛用,挑个二十个人都挑不出来。于是又来个大革命,遣散上千个门客,只留下一百左右以备后用!
接下来该是长平之战了吧?我知道邯郸之战的发生其实与赵胜有很大关系。当初冯亭欲率领上党郡降赵之时,赵孝成王曾分别询问过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的意见。
平原君认为赵国发动大军打了一年都未曾拿下一城,如今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十七座城,这等好事当然不能错过。
平阳君则反对此事,他认为韩国国君已经命令冯亭向秦国投降,上党郡已经是秦国嘴边的肥肉,赵国若将其接收则必将惹怒强秦,为自己招来战火。
最终赵王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短视的赵王和平原君只看到眼前的便宜,却没想到这样做可能引发的后果,最终赵国在长平大败,十四余万赵军被活埋,接着秦军便包围了邯郸。
如今平原君的灵魂是我,我断不会说这样的话,那么历史走向会怎么样呢?
根据一些史书的数据,此次战争导致赵军大约损失了45万人。不管历史走向如何,救下这45万人的性命那才是重中之重。
要阻止这场战争,首先,上党之战不能输,守住韩上党,再将其与赵上党合为一体,这样至少上党郡成为抗击秦国东侵的重要堡垒。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上党之战是长平之战的前因,战前曾先后发生了秦韩上党之战、秦赵上党之战。
据史料记载,韩上党有十七城,赵上党有二十四个县。这两个上党郡对韩、赵两国尤为重要,特别对于赵国,是都城邯郸西南部的屏障,是阻截秦国东侵的最大战略缓冲区,可以说“无上党则无邯郸”。
我仔细分析研究后,发现如何处理韩上党地区,对于赵国是一大难题,接收与否都躲不开秦国的攻击。
这时我产生了疑问,韩、赵、魏为何联合不到一起?
三家分晋时,韩、赵、魏可以做到合力对付智伯,为何到了需要联合对付秦国时,三国却无法再次合作了呢?
邯郸之战时,平原君能做到散尽家财誓死保卫邯郸,为何在长平之战时却不如此做?
这样问题深深困扰着我,寝食难安。
最终冥思苦想多日,我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长平之战,要想改变历史走向,需诸多条件支撑。
首先秦国内部出现分裂,停止施行商鞅变法的政策,或改变东进战略;
然后是韩、赵、魏紧密联合在一起,最好能达到强盛时期的晋国,并且充分认识到秦国的潜在威胁,坚定推行联合抗秦的战略方针。
不论赵国,还是韩赵魏三国,内部不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
以上条件满足两条,秦国的东侵就会受到影响,但以上条件在现实中每一条都很难实现。
作为平原君的我能打破秦国所建造的堡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