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作者:
二、驱动性问题:用什么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
(一)本质问题
本质问题是指在学科中、人生发展历程中或是对世界的理解中真正持久而重要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核心、要素或基础,它们往往是抽象的,是大问题,会促进学生对学科、人生、世界的基本理解。
学科本质问题,如:
历史是否有可能避开写作者的社会和个人视角?
最好的作者是如何吸引并黏住读者的?
跨学科本质问题,如:
什么是公正?
科学和宗教是否可以调和?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争论的,其作用并不是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本质问题是不可能在单一的一节课上回答的,也很难用一些简单的话语来回答。凡是学习者能像问答机一样马上给出答案的问题,就不是本质问题。一个项目化学习,可能只能解开这个本质问题的冰山一角,但是这一角就像一切导火索,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常论常新,并没有标准答案。它开启学生心智的自由,就像在学生的心中抛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层层涟漪,扩大思考的范围,让心智在各个方向上自由涌动。
(二)驱动性问题
问题一:野生动物有哪些类型?
问题二:为什么野生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少了?
很显然,问题二更适合做驱动性问题。
问题一是一个事实性问题,指向的是封闭性答案。
挑战性问题带有抽象性和智力上的认知冲突;驱动性问题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将比较抽象的、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本质问题比较抽象,而驱动性问题则嵌入了学生更感兴趣的情境。
例如: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三)设计驱动性问题
1.将具体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
具体问题: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关键的事件?
驱动性问题:世界上是否存在“正义”的战争?
2.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
对驱动性问题的提出而言,内容更胜于形式,主要看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即我们或儿童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比怎样表达更加重要。
4.从学生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
驱动性问题可以源自学生的问题,但是还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选择和优化。
5.运用“冲突、战争”的问题
反思:
教育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事业,教育关乎每个人的一生,身心的健康,能力的培养,追求的持续。基础教育更加重在启迪,要把重心放在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引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事情中去求得知识,获得能力,培养素养。教师要沉下心来,读专业的书,思考专业的问题,始终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幸福而思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