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重庆的“美少女”——火热泼辣的小面

2020-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相听不厌_情感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清晨时分,拿什么来叫醒睡意朦胧的灵魂最为巧妙?

我的答案是:火热泼辣的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最早叫作“切面”,也被称作“杠子面”。


虽只是简单的面条,却满含着手艺人的技术与智慧。

面条由高筋面粉、淀粉、盐、以及含量为30%的水和制而成。



其中最特别的就是这30%的水,一定得是放了食用碱的。


这就有效防止了面条过快发酸,也造就了重庆小面的独特风味。


一碗能抓住人心的小面,光是面条地道,是远远不够的。


红油浓香才是一碗小面的精华所在。



干海椒在铁锅中用小火炕香,待到水分完全蒸发,取而代之的是扑鼻的香气时。


去除捣碎,放入容器中湔油,加入炒熟的白芝麻、核桃等提升香味。

油量要恰到好处地刚巧淹没海椒面。

酱油也是十分考究的,生抽与老抽都不能作为替代。


只有重庆本地产的黄花园黄豆酱油,才能造就最纯正的重庆小面。



新鲜花椒制成的花椒油、板油熬制出的晶莹透亮的猪油、以及猪大骨煲出的筒骨汤。

配合着重庆涪陵榨菜、姜蒜等调味品,是山城人民简单又不简单的一顿早餐。

掌勺的师傅将新鲜的面条下入沸腾的水中,白烟腾空而起,带来一阵锅中的鼎沸,适时撒入几根洗净的青菜。

直到完全成熟,大勺一挥,大锅里的主角便完完整整地移驾碗中。



有经验的师傅已经提前在碗底调好了汤底,所有带着香味的佐料,聚会在碗底,等待着与碱水面的初次会面。

不过在见面之前,掌勺的师傅要对它们进行最后的“包装”。

烧开的大骨汤冲入碗中,瞬间香气扑鼻。


人类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于荤腥的渴望,在这份清素的小面身上,得到了满足。



这份简朴又考究的美食,起源于街头。


巴渝汉子挑着箩筐,穿梭在居民楼和羊肠小道中叫卖的担担面,就是重庆小面的雏形。

改革开放后,它们从小贩的肩膀上走了下来,走进了街边的小馆。

曾经寡淡的调味品,也逐渐繁多。



直至今日,每个清晨都能在重庆的大街小巷见到小面的身影,它成为了这座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