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不是P2P的“网贷基金”能不能投?
(PS:文章写于2017/3/23)
以下是正文:
01
麦芽曾经在调查平台时,问及平台于政策监管的合规性,一家平台自称不是P2P,让麦芽有点蒙。那家平台产品类型,正是所谓“网贷基金”。
“网贷基金”的定义与归属,专栏的小伙伴已经解读了一番,认为:真正的“网贷基金”应属于私募,有100万的起投门槛,200以下的人数限制,有证监会或者基金行业协会管理;大家当下所投的是集合理财计划,是假的“网贷基金”。
麦芽对专栏小伙伴绝对没有恶意,只是觉得这样解释未免太“扣字眼”。依前者的定义,“网贷基金”就是私募基金嘛?
这里插播一下,私募基金通常投向传统规范过的市场: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或者特定商品,网贷平台大概还不在当下的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吧,或者资金被允许投向网贷么?或者如果是允许投向网贷,私募基金敢投么?
曾经,麦芽跟一位银行的小伙伴聊网贷。
银行小伙伴始终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网贷,利息这么高可靠么?
麦芽给他说模式、说资产获取,说标的真实...并坚持虽然有不少负面,但网贷本身这个事肯定是靠谱的,且是能做到安全还本付息的。
他只说了一句话:看你们获取客户都这么困难,你知道哪里的资金多又对利息要求不高吗?银行!安全收息,银行那么低的资金成本,你只要给他6%的年息,就已经很高了,且利差就够它吃了。但为什么银行不给你们资金,不是因为风险是什么?
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麦芽竟无言以对。
02
这段插播得有点长,但想说明的是传统金融机构投资网贷平台,还是相当保守谨慎的。所以真是私募基金他们资金敢投网贷么?私募基金的网贷基金是否真的有,还是个问题。
因此,当下实际中大家所接触的更多所谓的“网贷基金”,是后者,换个名字叫“集合理财计划”。这个定义就准确吗?或许也并不。所以并不用纠结于名字。
我们所知道的,大家正在投资的这种理财品种不过就是社会大众闲散资金汇聚于平台,通过平台投向其他各家网贷平台而进行收息的理财产品,其中或者也有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等夹杂作为补充。
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收益逻辑简单、将资金分散投资也更能降低投资风险,它的稳定收息程度及固定收益产品的市场价值,麦芽都毫不否认,甚至麦芽觉得这种方式运行起来,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更高、收息更靠谱。
但这也毫不影响我们对此类产品存在是否合规的困惑。
进入网贷的小伙伴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雨雷电,才有了今天的监管对于网贷行业肯定的地位及行业环境净化。
不在监管范围内,这将是一件挺令人担心的事!
03
此类产品不是私募基金,也非公募基金,而是公众募集资金的资管计划。这集合公募与私募基金的双重特征的产品,归谁管理?证监会?基金协会?网贷?
都不是。在麦芽曾经调查平台的时候,问到是否符合网贷政策监管时?就已经得到一家平台的回复:“我们不是P2P”,言下之意不受网贷政策监管。
一般,监管政策总是对身份进行定位后,才针对这一类身份进行监管。但他们要不是这类身份,监管怎么办?
没有在监管范围内,于投资人风险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平台的道德风险。随时跑路并不无可能。
因此,这不受监管的“网贷基金”能不能投?
麦芽认为:公众募集资金却资产管理方式运营的“网贷基金”确实有其真实、可实现稳定收息、合理运行的逻辑。也就是说如果真实运作,它并不是骗局。
那么,就具有可投性。
但要注意的是,投资人第一要确定的是该平台有多大的道德风险?有多大的跑路成本?资金是否真实投向了披露渠道?有什么合理兑付方式?
确定这些,投资或许能多一些投资安全砝码。
毕竟,未来它们也是要面临政策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