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当前互联网形势的缩影
最近摩拜与ofo合并的新闻甚嚣尘上,共享单车的战局已经接近尾声,趁这个机会,我们来聊聊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这两年的成长过程很精彩,而它所反映的远远超过了它本身,能给人带来很多启发,文章写得有点晚,但仍然很有价值。
为了聚焦,文章着重讨论摩拜和ofo。
产品上的独角戏
毋庸置疑,摩拜在产品上是碾压ofo的,虽然ofo诞生地较早,但直到摩拜的出现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摩拜单车从产品上来说非常惊艳,散发着一股迷人的工程师气质,它积极地用设计和技术来解决问题,为了摆脱桩的束缚,它给自行车添加通信功能,能远程解锁,感知锁车;为了能让人们能顺利找到车,添加了gps定位,响铃寻车,这样也能更好地监测单车,统计数据;为了能让车能够持久耐用,摩拜将车胎做成实心,将车链子替换成齿轮传动(虽然这个后来又改回来了),为了能让电子器件有持续的电力,添加了太阳能充电板;还有车篮车座的设计等等,整辆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且不停地迭代演化。这种严谨的工程师气质,很难想象它的创始人胡玮炜是记者出身。
相比之下,ofo的产品显得黯淡,原本只是设计在校园内运营,在资本和风口的裹挟下匆忙地冲出校园,所以一开始ofo并没有作好大范围使用的准备,密码锁,充气胎,全身上下没有一个电子零件,车易坏,体验也不好,之后慢慢改成电子密码锁和实心胎,加固了车体,到现在也有app解锁的车,产品的体验慢慢追了上来。
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说,共享单车非常简单,在头部需求解决后,产品上的争芳斗艳很快偃旗息鼓,后面值得一提的也就只有红包和月卡了,摩拜与ofo的单车不断演化,越来越接近,摩拜减重,用链条替代齿轮,而ofo则电子化,换上实心轮胎,加固车身。
这样简单的产品,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是因为它的受众广泛,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从商业价值的角度,它也有不错的盈利潜力,另一方面是这几年互联网太枯燥了,使得共享单车显得十分亮眼,它的商业模式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受它启发,衍生出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兄弟。
“共享XX”的核心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无人化租赁及更好的体验,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一些人来维护。产品套路总结:公共投放、押金保证、远程开启、归还检测。依据产品的不同会有一些修改。
互联网界的两种意识形态
在产品技术上,摩拜占优,但是市场表现上,两者却势均力敌,从肉眼上看ofo甚至更胜一筹,ofo的优势何在?首先是车海战术,车虽破,但成本低,而摩拜成本则高许多,没有gps,找不到车?那就把车铺得到处都是,也许你正往摩拜app里的单车定位走去,没走两步,就被一辆鲜艳的ofo吸睛了,你的内心动摇了,切换app打开了ofo解锁,骂完解锁麻烦后上车便开始赞美ofo挺好骑,大部分时候,用户会选择离他最近的车。更大的杀手锏就是免费,用户在免费面节操全部掉光,谁免费我就骑谁,ofo大力的免费策略,使得摩拜不得不跟进,甚至到后来发动红包战,虽然红包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流动车辆。
免费和车海战术组合起来非常牛逼,免费和车多让更多的人骑ofo,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又使得ofo能顺利地融更多的钱,又造更多的车,良性循环。ofo在营销上的手笔也更大,与小黄人合作,还请鹿晗代言。
显然,摩拜和ofo是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摩拜更理想化一些,比较在意对社会的意义,不愿意做low的事,而ofo则比较急功近利,喜欢用一些非产品或技术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有副作用。当然,ofo的价值观无可厚非,而摩拜的价值观则值得尊敬。这两种价值观在互联网企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区分的准则就是是否将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被这样简单地划分,但是很多都可以。腾讯和阿里就是非常典型的两种例子,腾讯这几年不仅摆脱了抄袭的帽子,更是逆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力量,而阿里这几年大多都在比较成熟的领域扩张,甚至传统行业,或者将自己的模式复制到海外,主要依靠品牌和资本,缺乏从0到1的勇气。恰巧,腾讯是摩拜的投资者,阿里是ofo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巧合,你会发现和这两个巨头关系密切企业气质也和这两者接近,印证了物以类聚。
合并的套路
百车大战开始淘汰分化,尾部的选手相继倒闭或被收购,现在火苗已经烧到了头部,酷奇单车和小蓝单车相继爆出无法提现的情况,现在仍然可以说安全的就只有摩拜和ofo了,毫无疑问,决战属于摩拜和ofo,谁能笑到最后呢?从现实的观察来看,势均力敌。
不过,当前的市场份额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谁烧钱慢,谁用更少的钱维持这样的市场份额,细化到运营数据就是单位用车成本,我也没有两者的运营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当前融资的情况略窥一斑,目前,摩拜大约融了12亿美元,ofo则融了14亿美元,可以看出摩拜花钱的速度比ofo略慢一点,但不明显。
最近ofo的投资人朱啸虎开始松口,表示ofo与摩拜合并是可以接受的,之后又爆出新闻,ofo和摩拜的投资人已经开始接洽合并的事宜,合并后估值超过40亿美元,ofo态度模棱两可,而摩拜则立刻否认,认为合并对于摩拜没有价值。投资人绕过创业者谈合并,这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旧社会的包办婚姻。
投资人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摩拜已经融资12亿,ofo14亿,两者一共融了26亿美金,而合并后的估值仅有40多亿美金,再烧下去,哪怕自己投的企业最后胜出,后面进投资人也没什么赚头,甚至亏本,更别说谁赢还不好说。
而正如摩拜所说,两者合并并没有什么价值,两个公司风格截然不同,产品差异也很大,也没有互补的价值,合并仅仅是要一个市场垄断地位,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会让对方慢慢死去,就像滴滴和优步一样。
这种赤裸裸的制造垄断的行为在互联网界盛行,赶集和58,点评和美团,携程与去哪儿,滴滴与优步......垄断是一种不健康的商业形态,缺少竞争,也就缺乏进步,消费者得不到保障,有时候垄断在所难免,那是一种自然过程,而这种人为制造垄断的行为明显是对社会有害的。法律的不健全和监管的缺失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健康的行业竞争态势需要行业里的各个竞争者能够有利可图,而恶性的价格战破坏了这种环境,所以,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禁止这样的恶性竞争,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把大家拉回到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上来,这样,投资人和创业者也能获得更高的回报,良性循环,对于用户,免费午餐虽然可口,但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