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
我们那以种植业为主,田里种水稻,旱地种蔬菜、水果。蔬菜除了自给自足,家家户户还会去县城卖菜补贴家用。我和村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都曾有跟着爸爸妈妈去县城卖菜的经历。
我最早的卖菜经历大约在六七岁时,第一次卖菜对什么都好奇,大人干啥我就争着干啥。我记得那次是卖辣椒,又长又青的那种。头一天下午,我们一家去地里摘辣椒。爸爸妈妈每人提一只水桶,沿着辣椒地一排一排的采摘,摘满一桶就倒进事先备好的大塑料袋里,一下午摘了两大包。为了防止辣椒在袋子里发热、变坏,回到家后马上就倒出来分摊到地上,青青的一片,偶有一些熟透的红辣椒。晚饭过后,又全家动员,从一大堆青辣椒中把红辣椒挑出来单独放在一块。睡觉前妈妈对我说,明天带我一起去卖菜,我兴奋得一整晚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妈妈就喊我起床了。我刚睡着一会儿,眼睛都睁不开,但是听到妈妈叫我,马上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生怕动作慢了妈妈生气不带我。那时妈妈已经把辣椒装进了箩筐,满满的一担。见状我也争着挑,妈妈只好把那些红辣椒分成两包装好,从柴堆里找出一根竹子当扁担,做成一个担子给我。我和妈妈各挑起担子就出发了。走出家门,四周一片寂静,人们都还在梦乡。
那天我们是走着去县城的。妈妈说去县里的第一趟班车要六点才发车,我们出发时才五点,没有车,只好走路。为了少走路、早点到菜市,妈妈带我抄近路,穿过了好几座种满松树的土山,路过了好几个村庄。我挑的那两包红辣椒在走出村口不远就已经移到妈妈的箩筐里,那根用来作扁担的竹子则成了我的拐杖,仅仅走路我已筋疲力尽,哪还挑得动东西。大约七点,我和妈妈终于到了县城的菜市,往常最多六点半就到了,因为我走得慢,影响了妈妈。菜市入口那些卖菜的好位置都摆满了菜,妈妈带着我往里走了好大一会,才找到一个空位置把担子放下来。那天卖辣椒的人特别多,我们等了好久都无人问津。一个辣椒还没卖掉,收税的又来了,我的肚子也咕咕咕地叫个不停。妈妈交了税,给我买了一个包子,让我守着担子,就去外边找卖菜的空位子去了。
那天的辣椒特别不好卖,可能是我们位置不够好的缘故。到了中午,辣椒还有一大半没卖掉,妈妈开始发愁。正好有菜贩子过来,妈妈便以较低的价格把辣椒全部卖给了菜贩子。我问妈妈干嘛那么便宜也卖,妈妈说要是再不卖,就只好等到傍晚才有人买了,万一傍晚也卖不掉,那么多辣椒挑回去也吃不了,早卖早回家,下次争取早点来占个好位置。卖完了辣椒,妈妈以带我去吃米粉为诱饵,让我答应走路回家。想着可以吃美味的米粉,我便答应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差不多花了三小时才到家。妈妈挑着空箩筐在前边领路,我空着手跟在后边,走着走着就拉开了一大截距离。每到拐弯处,妈妈都停下来等我,确保我在她的视线范围内,直到我赶上了才继续走。那天,我的脚起了好多水泡,一进家门就躺床上爬不起来了。晚上妈妈烧了热水给我泡脚,还用针把水泡挑了,说是好得快一点。
后来我又陪妈妈去卖了生姜、豆角、蒜苗、荷包豆、葱、韭菜、菜心、南瓜花……总之,到了该种什么的季节就种什么,种了什么就卖什么,不像后来流行大棚菜,一年四季都有各种蔬菜供应。
现在想来,卖菜其实是个辛苦活,只有卖相好才能卖得起价、才有人买。有的菜只能当天摘了当天卖,比如菜心,早上两三点起床去地里摘才能确保是最新鲜的,要是头一天摘好,菜叶子就会耷拉起来没精神,买菜的人就觉得不新鲜。有的菜特别难伺候,比如葱,既要洗得干干净净,没有泥巴和黄叶,又不能伤了根须,特别费时费力。有的菜无论你怎么洗,卖相都不够好。比如菜叶有虫眼,买菜的人往往看不上,嫌弃它被虫咬了。因为买菜的人有这样的需求,种菜卖的人只好多喷农药杀虫。后来买菜的知道了这个内幕,抱怨卖菜的喷农药杀虫,又专挑虫子咬过的菜买。不知道这些有虫眼的菜,是没喷农药,还是虫子有了免疫力连农药也杀不死了。
卖菜除了起早贪黑的辛苦,还是个技术活。有的人会把菜整理得非常好,比如卖菜心的,用稻草绑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大小长短搭配着放一起,买菜的人一般一把一把的挑;如果没有分成一把把的,买的人一根一根的挑,卖到最后剩下最细最短的就很难卖。有的人卖红薯,最大个的放一堆,卖贵一点,其它小个的另外放一堆,稍微便宜一点,都很好卖。有的人卖葱,头天下午就挖回家洗好,夜里把葱的根部放在水里养着,跟第二天早上挖的葱一样的新鲜。有的人卖的萝卜干看起来白白的,没人买;有的人卖的萝卜干黄灿灿的,人们争相购买,孰不知那是晒制过程中用黄泥巴搓过的。有的人卖的菜,到傍晚菜叶都蔫了,不好看,但是经放;有的会在卖的过程中不停洒水,卖的菜始终水淋淋很新鲜的样子,可是买回去放不了一天就会坏。
卖菜除了会伺弄菜,还要去得早。早上卖的菜最新鲜,一般比较宽裕的人才在早上买菜,菜贩子也会一大早就去菜市采购然后零售。批发给菜贩子虽然比零售便宜一点,但很节省时间,还省了交税。只有去得早才能占上人流量大的好位置,如果早上八点前就卖完了还能省了税钱。
我们村的人都卖菜,最早的时候肩挑手扛走路去县里卖,能挑的重量有限。慢慢地有自行车了,开始用自行车驮菜,每次至少能驮个两百斤。因为卖菜的人多了,班车也调整了发车时间,第一班早上五点发车去县城,最晚一班下午六点从县城返回,搭这两趟车的人百分之九十是卖菜的。靠卖菜,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洋楼。听说现在村里卖菜的人少多了,卖菜的自行车换成了汽车,卖菜的人也由过去的男女老少变成了夫妻档。
卖菜的时候,我很羡慕挎篮子买菜的人,妈妈说他们都是城里人,拿工资、买菜吃。后来我也成了买菜的,每次去菜市都会想起卖菜时候的事。曾经看到一个帖子说,如果碰到下雨天还在卖菜的,能多买几把就多买几把;如果傍晚去买菜,刚好卖菜的还剩三五把,尽量帮人家买完,让卖菜的早点回家。有一次我傍晚六点多才到菜市,打算买一把青菜,在菜市中间部位碰到一个阿姨,摆着一对竹筐卖葱和香菜,葱一块钱一小把,还有三把,香菜十块一斤,大概剩两斤。我对阿姨说我全买了。然后继续走向菜市深处买青菜,等我返回时,那个阿姨还在,竹筐里还有三把葱和一堆香菜……我站在附近观察了一下,每次卖掉一点,阿姨就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一点菜补上。看到这我很高兴,卖菜的阿姨与时俱进,卖菜有策略,卖得快卖得多,比我妈妈当年卖菜厉害。虽然我买的那两斤香菜,我们家半个月也吃不完。
卖过菜,也买过菜,我觉得菜市是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民以食为天,谁的生活都离不开菜市。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去逛一逛菜市,不为买菜,只为感受一下那种气息,好也罢,坏也罢,富也罢,穷也罢,都要吃饭,都要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