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5种阻碍你成长的「思维牢笼」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突破与成长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从众心理所误导,从而做出一些不合逻辑的行为。

之前去外地旅游时,看到一家卖小麻花的店门前,排了很长的一条队伍。

我和朋友下意识地觉得这家麻花肯定好吃,于是也跟着排起了队伍,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买到了麻花。

结果发现,这一条街的麻花味道都一样。之所以这家店火爆,是因为这家店门前,排队的人很多。

当然,从众心理可以帮我们避免踩很多坑,尤其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但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会认为「只要人多,那么这家店就一定好」的错误逻辑,从而就会不假思索的、毫无理由地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

对于外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如果大脑不去加以甄别就全盘接受,逐渐地,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其中的危害,希望大家能打破常规思维的牢笼,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05.

记得上高中那会,学校对我们学生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只要是进入学校的,一律要检查学生证,没有学生证的,不能入校。

有一次,朋友小美从外面看完病回来打算进校,后面恰好跟着一个忘带学生证的同学。

小美顺利进入了学校,而后面那个同学跟门卫解释了一番,门卫就让他在登记簿上写了一下自己的信息,就放他入校了。

于是小美很好奇地问道:“叔叔,那个同学没带学生证,你怎么就放他进来了呢?”

门卫回答说:“那位同学一看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而且应该是不住校的那种。”

小美疑惑地又问道:“那为什么之前我们进入学校,总要一个个地检查学生证啊?”

门卫笑了笑说:“因为那是上下学高峰期,校领导都会过来门口转,我总得做做样子。

况且如果你们真的忘记带了,我也不会真的不让你们进,只要登记一下就好了。”

有时候,我们对「制度」、「规定」的一种恐惧和敬重,会让我们忘记它们的弹性和合理性。

04.

高二下半学期,我们就分了文理班,我被分在了理科班。

班里有一群同学,当时特别喜欢下象棋,只要一有空,三五个人就围在一起开始了象棋大战,他们还彼此约定要战斗到高考前夕。

不久后,学校从外面进了一批篮球,但全年级一共12个班,却只给我们高二分配了3个篮球,资源的一度紧张让喜欢下象棋的同学们开始调整战略目标,去抢球。

慢慢地,下象棋的约定逐渐被他们淡忘掉了。

多年之后,其中一个同学跟我聊起这件事,他这样说道:

“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几个也不怎么爱打篮球,但只要能抢到球,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确实,稀缺代表了一种优越,而对「稀缺资源」的占有,往往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我比你强」的荣誉感。

但,人们因此会忘了,自己当初想要得到它们的本心。

03.

初中有段时间,自己的学习状态特别不好,而且做题的效率也很低,于是找班主任沟通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班主任老师这样说道:

“人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好的时候,就必然会有差的时候。

很多人往往会在状态好的时候,给自己制定满满的计划,在状态差的时候,还要逼迫自己做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其实这样的方案很不合理。

我们应该在状态好的时候,尽可能多做题,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不要继续死磕了,出去走走转移一下注意力。既减少了焦虑,还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段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我们总喜欢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给自己制定等量的目标和计划。

这就导致了,在我们状态好的时候,没有高效地去利用,在状态差的时候,却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02.

小的时候,我和发小特别喜欢吃零食,尤其钟爱魔法士干脆面。

因为只要集齐里面的拼图,我们就可以再去兑换一包。

后来,我们甚至把面饼丢了,只为了集齐拼图。

过了很久,我才突然意识到,集拼图是为了兑换一包新的干脆面,那我们都不吃,兑换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啊。

当一件物品被我们赋予了「收集」的属性时,我们对它的价值判断,往往会背离它原有的自身价值,而且这一点,很难被人们及时发现。

01.

看到这里的你,相信细心的小伙伴们已经发现了,今天的文章序号是倒着写的。

而且,如果你仔细阅读过文章后,还会发现,这些事情也是按时间的倒序排列的。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理论逻辑,导致我们很容易陷入常规思维中,白白浪费掉自己的时间。

但如果倒过来做事情,你会轻松很多。

这是因为,我们追求「完整」的渴望,要远远高于「拓展」的渴望。

就好比,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你就会想着搭一双合适的鞋,然后再配个大小款式相当的包包,最后再精心做一个发型,以衬托那件裙子的气质。

所以有时候,不要太执着于事情的主次顺序。

只要每一部分都能形成一定的模块,事后再把每一个模块整理起来,比一开始就理清思路要高效得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