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学演义

心理学演义(29)班杜拉:行为要学习,看看就可以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15人  董点心理

先问个几个问题:

如果一家工厂接二连三出现自杀事件,它是否是一个罪大恶极的血汗工厂?

如果一个校园接二连三出现学生自杀,是否表示管理混乱不堪?

如果某国家校园里接二连三出现枪击案,这个国家的学生是否已经无可救药?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慢慢往下看...

举例子

(一) 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不到三岁的儿子们躲在门后,用他们的玩具水管自制的“手枪”对准我,“biu...biu...”。见我没反应,他们跑过来,“爸爸你ou..ou..倒下呀”。。。。在被他们击毙了很多次之后,他们也会把手枪给我,让我对他们 “biu biu”,然后做出中枪倒地状...

(二)电视上,一群古惑仔拿着大刀片,浑身刺青,满脸横肉。经过一顿砍杀,浑身沾满血迹,击退对方之后每人点上一根烟,相互拥抱庆祝胜利,然后一群痴情的女孩围着他们转...。看电视的人似乎并没有看完后立刻要组织帮派,但是在N年后,如果有机会,他们会模拟类似的方法,比如近期流行的“天安会”,起码在形式上简直就是翻版。

(三)上世纪60-70年代的纽约地铁,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当时地铁一度成为危险之地,暴力犯罪率奇高,乘客随时都有可能丧命,地铁犯罪案件每周可达250次,逃票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警方多次打击都无法改变混乱的现状。后来他们改变策略,“杀一儆百”式打击逃票者,严格清洗车内各种涂鸦。现状很快得到改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地铁

问题的解答:

不到三岁的小孩子是怎么学会“开枪”的?毫无疑问,我们前面讲的理论都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孩子不可能经历过枪战,也不可能经常给孩子枪战的刺激。答案其实很简单,孩子看别人的行为学到的。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感谢可以手撕鬼子的爱国神剧。这个过程称为“观察学习”。

同样的问题,我们有时候看到某个行为之后,如果没有具体应用的场景,通常我们并不会出现这种行为。但是,我们却会在某个独特的时候,突然应用出来,当年的场景已经悄悄印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只是我们没有遇到这种场景而已。这个过程称为“潜伏学习”。

纽约地铁,只需要去除各种涂鸦符号,对逃票者进行惩罚,很快大家就知道这样不好,开始遵守纪律。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直接去惩罚每个人,但是他们也都学会了收敛自己的行为。这种看到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影响自己的行为,称之为“替代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通过自己的大量研究,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也就是说,你的大部分行为的习得,不一定是你可以去记住或者刺激-反应,而是你观察别人的行为,观察别人某行为的后果而学习到的。

观察学习是我们社会行为的主要学习途径。思考一下,你不可能经历战争场面,但你似乎也会“biu..biu”开枪,也会“啊啊~倒地”。

班杜拉其人

因为班杜拉老先生还活着,所以,用咱国人的传统,讲他的八卦似乎不妥。主要是怕他的拥趸来找我格斗--然后将我打趴下。

1925年,班杜拉出生证加拿大艾伯特省,父亲有个种小麦的农场,班杜拉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文学青年(是不是和斯金纳有点像)。1949年获文学学士,1951年和1952年在Iowa大学分别获得心理学硕士和博士(一年获博士)。他在学习期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使其名声大噪,后去斯坦福执教(1953),一直到现在。现在是Stanford大学名誉教授。

班杜拉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4)加拿大心理学会名誉主席;美国艺术及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获奖无数,其中包括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80);2016年班杜拉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16年班杜拉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左)

班杜拉的贡献

班杜拉为什么这么有名?因为其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非常大。我们看看他经典的儿童攻击的行为实验。

儿童攻击行为

先看看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一)

在研究中,班杜拉把儿童带到一间屋子里完成一个艺术课程(纯粹是个幌子),在同一个屋子的另一头,一个大人正在悄悄地与一些玩具(Tinker Toys)玩,在它们的旁边有一个大木棰和一个假人(Bobo doll)。

一组儿童看到大人叫喊着用大木棰击打假人;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大人只是悄悄地自己玩玩具。在孩子们看了约十分钟之后,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放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的屋子,告诉他们说这些玩具是留给其他人玩的,以此激起他们的挫折感。

之后把孩子们带到第三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玩具,包括Bobo doll。结果正如人们所预料的:第一组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侵犯行为。

班杜拉儿童攻击行为实验截图

(二)

实验继续:

这次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而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

接下来,就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以及这个成人榜样使用过的其他物体。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三)

实验继续,班杜拉想这是否意味着,看到榜样受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攻击性行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班杜拉在这两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表明,这两组儿童在模仿攻击性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差异,即都能同样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顺序。

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到儿童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儿童同样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 只不过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罢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让人们深刻思考电视节目,特别是暴力电视节目给儿童带来的影响,掀起了电影、电视分级的规则,以及电视内容的屏蔽等内容。可以说,是班杜拉的努力,让我们今天的孩子面对相对干净的影视内容。

-——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些问题。我说的接二连三员工自杀的工厂不是富士康,而是法国电信。2010年左右,10万员工的法国电信26人自杀(而35万员工的富士康13人自杀)。法国电信可是一直以高福利而闻名的(想想中国电信)。面对自杀,法国电信高层就差到中国找大神来帮忙跳一下了。

为什么?自杀仿佛传染一样。

这些人不是因为公司虐待或者突然解雇而自杀的,他们本来就处在精神崩溃边缘,或者有自杀的想法,但一时无从下手。后来,看到了模仿对象,,于是唤起了内心的渴望...

后来公司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不管是否有自杀,再也不宣传了,媒体也疲倦了不报道了,然后就没人自杀了...

祝愿班老爷子健健康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