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提供的判断
4/14 ~ 《洞见》
我们对于好坏的判断,我们的所有感觉——影响着我们日常想法和感知的恐惧、欲望、爱以及其他很多种感觉,或热烈,或含蓄——都是人类这个物种特定进化历史的产物。如果与犰狳交配是我们祖先传播基因的唯一方法,你我就会觉得犰狳有吸引力——不是因为它丑萌,而是真的被它深深迷住。你或许会难以抑制想要保护它们的冲动。开车行驶在得克萨斯乡间道路上的机警司机,或许会时不时尖叫着来一段犰狳姻缘。更不消讲,杀害一只无辜的犰狳肯定是最丧心病狂的事情。
人们不禁会否定这类进化论假设,认为它们是毫无意义的。的确,如果水果对我们的物种而言有毒,泥土却富含糖类,那么就不会有人喜欢吃甜食了,如何控制泥土摄入量将会成为重大的饮食问题。但就算这样又如何?我们一直都知道有些事情——食物的味道,怎样才算性感——是“主观的”。因此,什么食物和伴侣吸引人这个问题,与把某种并非真实的事情看成真的,不是一类问题。没有人会像认为4比3大那样,认为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
其实,这一点我也不太确定。我见过有人争论好的红酒或伟大的艺术品应该包含哪些要素,信誓旦旦的模样好似他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这便是感觉的影响,在我们探讨感觉塑造本质的作用时尤为突出:它们可以极为巧妙地提供判断,我们根本未曾意识到是感觉提供的判断,我们以为自己的判断是客观的。
我看到一辆法拉利时,会感觉到“昂贵外国跑车的本质”,我不会想,“但这只不过是对某个特定物种的特定成员的见解”——因为这种感知太微妙,我们根本不会认为那是一种完整的见解。自然,当我从司机身上看到“炫富的本质”时,很可能也不会质疑这种判断——因为还和之前一样,我很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判断,它的感觉更像一个简单的事实。本质的感知正是这样运转的:它给判断裹上感觉的外衣,塞进我的大脑,而那些感觉本身很细微,或者太普通,经常会逃过直觉的辨识。这些感觉,这些感知本质的基本成分,天生要与某种特定的视角关联起来——某个物种的视角(在法拉利车的例子中)或是物种里某个个体的视角。从爱因斯坦认为的最真实的视角——没有特定视角——来看,感觉根本不存在,本质也就同样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