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管理
时间管理其实是精力管理,更本质的来说应该是认知管理!
认知心理学上有一种,契可尼效应。
指的是:当面对大量悬而未决的事,哪怕你强迫自己专心,有时还会不由自主的分心去想,想要找到方法及时解决,或是达到一种确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形成压力,表现在外部,形成压力,就是契可尼效应!
其实是我们的认知资源(显性认知和隐性认知)被占用,要学会通过记录释放自己的隐性认知!
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释放认知资源呢?
认知管理1. 压力记录
如同前文所说,把担忧的问题、造成压力的原因写下来,能非常有效地帮助你缓解压力。
例如:
我非常担心,今天的工作搞砸了,会不会影响整个项目?老板会不会怪罪我?
写作的时候,可以组合应用以前文章提到的多个技法 ——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用「5 Why」向上推演:
工作真的搞砸了吗?搞砸的程度有多严重?是我自己大惊小怪、杞人忧天,还是真的造成了损害?
或者,审视自己的「自动化思维」:
这份工作在项目里占多大比重?它的结果对项目有多大影响?我对结果的担忧合理吗?别人会不会根本就不在意?
诸如此类。
把这些思考过程,全部写下来。
写完之后,可以撕下来扔掉,也可以藏起来,作为记录。你会发现,一页纸写下来,思路已经变得开阔了许多,大脑仿佛也更加清晰了。
2. 灵感记录
另一种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是脑子里盘旋的念头、想法和灵感。
我想,许多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阅读、休息、漫步时,突然灵光一闪,产生了某个碎片的、不成型的想法。
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要么,你毫不在意,那么它倏忽而过,立刻消失,不留下痕迹;要么,你觉得有点意思,想把它记住。那么,它就会一直留在「隐性认知」里,占用着这部分资源。
最好的方法,是立刻把它记下来。既保留下了这个想法,又减轻了大脑的负担。
我是这样做的:平时在碎片时间里,我会让思维进入发散状态,无边无际地蔓延。突然发现有趣的点,就立刻把它记下来,到晚上再整理、归档。日积月累,就成了我的选题库。
写作的时候,再随机在选题库里挑一个。加以思考、推演和完善,就是一篇文章。
3. 自由记录
这种方式,有两种适用场景。
一是在起床之后。
在整晚的睡眠中,我们会由深度睡眠,慢慢过渡到快速眼动期(REM)。在后者的阶段中,我们的部分大脑细胞是活跃的,它们会产生大量信息(亦即做梦)。
所以,有时起来之后,会感到大脑还没有彻底清醒,思维转得很慢。这就是因为,这部分信息占用了太多的资源。
这时,可以铺开纸笔,把脑子里能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不用受到任何规则、字体、逻辑的约束。
只需写上几行,就能逐渐恢复思维,调适到工作状态。
二是在犯懒的时候。
比如下班回到家和周末,经常会什么事都不想做。这时,随手拿起纸笔,把大脑里的想法写下来,记录今天工作的心情、描述通勤路上看到的事物……诸如此类。
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既定的主题,比如:刷手机时随便看到的一个话题,把它写下来,以它为中心,进行发散思考,将脑子里的想法串起来。
不需要很长,也不需要逻辑通顺,只需如实记录下想法,写上几百字即可。
这样,就能快速让自己恢复精力,从而重拾起既定的计划。
4. 日志记录
我们为什么会失眠?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准备睡觉时,脑子里还有太多的想法,没有得到安定。当「显性认知」空置时,它们就从后台切换到前台,充斥在意识中,让你久久无法入睡。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睡前日记。
把这些想法写出来,把一整天的困惑、心得、经历,以及第二天的计划,全部写下来,将它们外部化。
你会发现,虽然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单单只是把它们写下来,放在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说」,也会心安很多。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请好好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