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时候

2017-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ajctyp666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的想起小时候。

童年的那份记忆,刻苦铭心。

我的老家在皖南地区,在两个乡镇中间位置,名叫王村。坐落在青弋江河畔,村庄离青弋江河畔还是有点距离,小时候骑单车去上学差不多要30分钟。由于村庄是在河畔的下游,每年到发洪水的时候,村名们都很担心被淹。那个时候家家户户自发组织去坝上搭河堤。

村民们都非常的质朴和善良,平日里谁家有需要帮助的,都会搭把手,邻里之间和和气气。

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都会聚集在哪一家,蒸团子,炸圆子,马条,炒蚕豆,做各种米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

记忆像似开了砸的大门,时间不分前后,写几件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1.偷西瓜

大约10岁左右,和哥哥,还有村子西边的几户人家的孩子,同我一般大的男生女生。九几年初,不如现在,天热了有空调,可以躲在家里不出来。那个时候夏天热的时候,就去村子西边的小河里泡澡,大孩子带着小孩子。

河对岸的村庄里,有人家在地里种西瓜。我们这群小坏蛋,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差不多有十来个人,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游泳到对面,偷人家地里的西瓜。

我们这些小一点孩子就在岸边等着,大孩子每人抱着一两个西瓜,仍到河里,给我们捡,然后他们再跳下河。很可惜偷回来的西瓜都还没有成熟,最后都被扔掉。

后来,到下午伴晚的时候,种西瓜的人到我们这些孩子的家里来找我们父母,当时我吓得不轻,一直躲在我小奶奶家也不敢回去,担心回去被大人给打死。

其他的孩子也是东躲西藏的,后来我也记得怎么赔偿别人的,只知道回家我被我爸狠狠的打了一顿,还罚跪。

2.挖野菜和捡猪粪

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满地金黄的油菜花,走在旁边,随着微风轻拂,一股清香入鼻,闭上双眼,可以想想一下,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放松,以至于我现在每到清明时节,只要有时间都会带着孩子们回老家小住几日,陪陪爸爸妈妈。

孩提时,我们都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带着篮子和小铲子,去田地里挖野菜回来喂猪,每次都是比比谁挖的多,挖的少人还非得让挖的多的人等一会,装满了篮子才一起回去。

还有捡猪粪,我的妈啊,写道这里我笑了。哈哈哈,想起小时候,大清早的不睡觉,就为了早点起床,去捡热腾腾的猪粪。哈哈哈哈,为了给菜地多施肥,庄家才能长得好。

小时候的我们,真的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从小就懂事,不用大人叫喊,也会主动帮助家里干农活。

3.摞稻铺(谐音字,老家话)和拔秧苗

直到现在,我爸妈依然坚守在他们劳作一辈子的事业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现如今是现代科技信息化时代,减少了一部分的手工劳作,比如由原来的人工插秧,改为直接在田里撒种子;稻子成熟后,也是由收割机收割。

但大部分,还是延用了老一辈的人工技术,比如用家用机器打水田,因为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就开始用这样的机器,不算改进;还有到田里人工拔草,喷农药,对于农用车开不进去的田地,还是靠人工抗。

往往此时,我都会泪眼朦胧,心疼我爸妈,这么一大把年岁还要如此辛苦的劳作。

爸妈出生在50年代初,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生养他们的土地,即便儿女们已经成家立业,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哥哥嫂嫂和我也多次告诉他们无需这么辛苦,只要他们身体好,在老家种点田地,也是为了让他们锻炼身体,无需那么辛苦的劳作,老了还要去给别人打工。

但爸妈依然为了我们,一心希望我们在外少受一份苦,宁愿自己多付出。

写道这里,我流泪了,控制不住,我是个伤感的人,经不起回忆,我想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形容我对他们的爱,祝愿天下所有的爸妈都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我们老家每年都会种两季水稻,每次到双抢的时候就特别忙。家家户户的大人们是从天蒙蒙亮时出门,有的还带着早午饭出门,都会到抹黑回家,就是为了赶上立秋时节之前,把秋季稻播到田里。

说到摞稻铺和拔秧苗,出生在70.80年代的小伙伴们,都经历过。从7岁那年起,我就学会了这两项技能。依稀记得,我的爷爷,也就是我外公,他早上都会带上我去水田里面拔秧苗,拔完俩稻箩筐,才能回家吃早饭。

秧田里的蚂蝗,我是最讨厌的,每次下田都会有小蚂蝗钻到我的小腿肚里,吸我的血,至今想起内心都会打一个寒蝉(发抖)。

摞稻铺可是我的强项啊,动作麻利,人小摞的稻铺可不少。

那个时候虽然懂事,但毕竟是小孩子,爱贪玩。

我就记得我家有一块2亩地水稻田,一眼望去,那么多稻铺,要是不及时摞完的话,就没有时间去和小伙伴们玩,所以我每次都摞的特别特别的快。这样也可以带动其他人一起快,比赛。

这个时候,我就把稻铺比如成冷水,打稻机当成开水壶,就像似家里大锅灶上面的开水壶,每次开水开的时候,都会咕咕咕叫,然后就要用开水瓶放开水,放完开水就要上冷水,否则水壶就会很渴。我手里的稻铺就是冷水,需要及时给打稻机补水,所以每次我摞稻铺,就特别特别的快,激励自己。

童真,是我们再也无法找回的情感,只能深埋在各自内心深处。

记忆中的小村庄也只能逐渐变为记忆。

乡间淳朴的气息,是现代人永远都感受不到的那种快乐。

随着国家制度以及土地合理化使用,建设新农村项目,我们村也在2012年前后,开始逐步拆迁,现在还有四户人家依然坚守在王村,所谓落叶归根,我想已被拆迁的人家,也会依然想起我们的王村。

作为王村人的后代,我们依然守护和发扬我们王村人的善良和智慧,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子女和孝敬父母,不忘初心。

想念我的王村,和我儿时的小伙伴,你们现在都过的好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