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力量 读书随笔 part1&2
更新在后面,以日期区分
——正文分割线
第一部分,没有连接,就没有入口
【关于活动】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入口。活动的入口不是为了“诶你得关注我们才能投票,为了朋友赶紧关注我撒冷的”,而是为了分析。活动初期分析通过这个入口的人群是怎样的,用户在哪一步发生了非正常流失,这个非正常又是由于什么造成的,还能不能挽救;活动中期分析实际到产品的转化率,是否达到预期是否需要启动预案;活动后期分析反馈情况和流失情况,作出合适的收尾。
哇,这一比较大学里办活动真是在过家家
๑乛乛๑
【关于粉丝】
自媒体界有一个观点:粉丝数量是不重要的,为了粉丝数去游街扫码早晚得死。
大量粉丝到底有用吗?有用,但有前提:能够形成一定用户画像的大粉丝群才有用。用户画像能够有效的帮运营者对用户进行区分,使自己能知道该通过什么方法满足每一位用户的心理。
在考研网实习以后有段时间在考虑,以粉丝增长为新媒体运营的考核kpi会不会违反了“粉丝精准纵深”的定理?并没有。有一百个人新关注了微博,其中四十人会转发评论点赞,而通过他们的这类行为,运营者会了解多少人需要日日鸡汤浇灌,多少人则需要每天一篇干货养生,他们又分别常在哪个时间段浏览微博。
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是一个宣传窗口,能不能成为,要看针对的是否精准。
——11.21更新分割线
第二部分,没有连接,就没有颠覆
【把已成熟的线下圈子带到线上】
在现在的时代,如果已有一群固定的人每天都在线下做同一件固定的事,就总会有人想着把他们一起弄到自己的线上产品里,可称之为:圈子。
比较常见的方式,比如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吧,扫一下就行;注册一个APP里的账号吧,就登录一下就行…千篇一律的话,潜在的用户在各种地推人员那里听过很多遍,于是这样所谓“便捷”也就不会再具备吸引力。真正能够吸引到用户的,是能否收益。
一类是优惠与折扣:发优惠券——曾经购买过的老店的、或者是有用户数据反馈的“猜你喜欢”的新店的;另一类是满足用户的硬需求,原来会员卡容易丢,现在可以转移到线上直接使用,等等。总而言之,让用户产生受益的,才是有效的线上转线下操作,也才能真正抓住“圈子”。
在此之中,能够停住带着惯性的脚步,停下重新规划是必须做到的。有些平台前期猛推,做内容、做核心功能等等用各种方法把粉丝数做上去了,于是眼界比以前高了:xx平台的粉丝有辣么多,我们现在的粉丝数还得再涨一个阶段才行!实际上在这个时候更有必要的是:1分析现有粉丝,如按大类进行一定的区分,估计在每个大类中自己的粉丝数是否占了较大比例;2在这个数据的前提下,再去反观平台质量,用户在每一步操作(菜单,自动回复等)中能否满足需求、体验如何,功能利用率怎样,利用率低的功能原因是什么…平台质量是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还是依然停留在解放前?
举个例子,买了个美美的包包,就看不下去邋遢的衣着,换了美美的衣服,就忍不了随便的妆容…而对于平台,光鲜的粉丝数是包包,很多平台看不到自己的衣服;而看到“衣服”的前提就是反观自身。
【关于图表】
在更新换代的规划中,图和树图和表的使用尤为重要。不同于初期的demo,更新意味着规模变大、逻辑变合理,有效的更新得让用户觉得“又变好了”。
图表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看的更清晰,想的更深入。
总之,图表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