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大人口中再不学习就废掉的例子成为你
当你百无聊赖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打开书本学习一些知识,去户外做一些运动,还是打开手机?我相信几乎所有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包括我自己,都会选择后者。
现如今,大多数人的消遣方式,除了游戏,就是我们手机中的各色APP,它们让我们能够做到轻触屏幕,就得以窥探到里面五光十色的新奇世界。
在这里,有趣的内容一个接一个,仿佛一层层陷阱,将我们牢牢捕获,无法自拔,直到产生阅读疲劳。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我们只能揉揉酸涩的眼睛,然后开始思考原本的安排。
如果你深有同感的话,我希望你能够看一下下面这段话。
你学习一般,考上了现在的这所学校,成绩不算好,拿不到奖学金,上课不听讲,上自习不规律,考试靠突击,同学帮一把的话也能每科考到七八十分,但是与优秀总有很大距离。
你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员工,你在这个城市的生活费是每月一千二,没事下下馆子,一个月添件衣服,想买台相机,咬咬牙才能买双自己喜欢的鞋。 你几乎没有特长,不会弹吉他,不会弹钢琴,不会跳舞,不会画画,想学摄影却不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想上台演出却没信心,学校晚会比赛的时候,你经常是站在台下围观的人群里的一员,你与聚光灯环绕的舞台几乎绝缘。
你长相一般,不算英俊或者不算美丽,身材不算臃肿但也没什么肌肉或者没什么曲线,平时只是稍稍打扮一下,看上去并不出众,只能算整洁,与人擦肩而过是对方不会多留意你一眼。
你的感情也是一般,有时候会遇见自己心仪的那个人,但是总抓不住机会,眨眼间那个人就被其他人俘获,你就开始伤心、抱怨,但是几天之后又开始寻找新的心上人,就这样看着一个个心上人走过,直到你毕业,与其中任何一个都没有发展。
总之,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就和周围的千万个普通人一样。 你不甘心拿不到奖学金,看见别人得奖学金的时候你会说那完全是突击的结果,于是你开始上自习,不过你只坚持了一星期。 你不甘心自己的父辈平平,于是你批评讽刺自己周围的“官二代”、“富二代”,立志要努力学习争取成功,也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二代”,你的热情持续了一个星期。
你不甘心自己什么特长都没有,于是你开始学弹吉他、买滑轮鞋、借来摄影方面的书籍,你对着镜子微笑着说:“你是最棒的。” 这份虚假的信心维持了一个星期。 你不甘心自己没有伴侣,你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你删掉电脑里的偶像剧肥皂剧,你收拾起床上的懒人桌,把零食袋子统统扔掉,然后洗了个澡并且修饰了一下自己,你往发型上喷了啫喱水,好让自己看起来很精神,你怀揣着一本成功学的书决定出去走走,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的状态,你稀稀拉拉地坚持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之后,你还是和周围千万个人一样,你还是和一星期前的自己一样。 你逛网络论坛,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二十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不应该局限在学校里教室里,应该享受生活。” 于是你相信了,你觉得二十岁的你就应该“随心所欲”,享受“人生中最后的自由时光”;就应该“快乐地去恋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现在的你,用着父母的血汗钱,用着名牌包、穿着名牌跑鞋、骑着捷安特山地车、用着佳能牌的相机和苹果牌的手机,还经常去星巴克喝喝咖啡体验一下小资情调······
那么,请允许我猜测一下你的未来—— 在大四将要结束时,你考研落榜。你风风火火的参加校园招聘会,很多公司你都看不上,嫌他们不是体制内单位、平台窄、规模小,直到毕业,你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你收拾好行李回到老家,父母让你试着参加各种招聘考试或者参加当地的应聘会,你不去,因为你觉得那些工作太简单了,不适合你,你应该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可是,当你去那些你看得上的公司应聘时,你的竞争对手太多了,而且都不差,你表现平平,理所当然地被拒之门外······
现在的你,也许还在上大学,也许和恋人恩恩爱爱,每天黏在一起,午饭晚饭一起去吃,晚自习后还会一起在操场散步。你们讨论起未来,最后的结论总是:不要想得太多,认真过好现在就好。 不幸运的话,几个月后,你们就分手了,你凄凄惨惨戚戚,反复问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幸运的话,你们会一直恋爱到毕业,最终,你绝得自己不够优秀没能力去对方所在的城市读研或者工作,所以你们带着不舍和悔恨分手了。
现实很残酷,至此,你信了。 现在的你喜欢刷微博,你会全力支持那些你赞同的观点,你会激励否定那些你反对的观点。你爱憎分明,看起来很有正义感。你觉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你可能从来不会去想一个问题:你的观点,来自哪里?其实,它们绝大部分来自网络,它们已经蚕食了你的判断力。 现在,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二十岁的你,有什么资本。 你只是千千万万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人,少了你,地球还是一样会转。 我敢打赌,一定很久没人和你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了吧? 你知道“责任”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当你谈论飞翔的时候,你是不是忘记了地心引力的存在? 现在的你,如果还是放纵着自己的懒惰与幼稚,虚度着光阴,那么,你就虚度去吧。反正我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年纪,我还有未来,我得直奔向前了,不陪你了。再见!
——华文《20岁无资本无未来》
我相信能够坚持着看到这里的人大都是希望自己做出改变,自己不甘平庸。
现在的平庸不要紧,哪怕是一闪而过的热血,只要你愿意去抓住,就可以给自己无限的动力。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自律性差,那就不给自己定太多越看越做不到的条条框框,先做这三件事 ↓
1,背书方面(高级一点叫记忆方面)
方法①:小卡片法:(墙裂推荐)
将你要记忆的单词或者生字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写的时候顺记一下,背面写上发音、中文释义。
一次不要太多,10个足够。然后让自己看着单词,读出发音,想着中文释义,觉得认识了就放在一摞,觉得模糊的放在另外一摞,觉得完全不认识的放在第三摞。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三摞单词卡。然后再复习模糊和不认识的部分。
10个词最多10分钟。
包括一些政治、生物小考点。
很多伙伴会觉得制作小卡片太繁琐,但是制作小卡片本事就是一个记忆过程,并且十分钟10个词,难道你不赚吗?
等小卡片积累多了,平时晚上躺床上随便抽一张检查一下自己也挺有成就感不是?
方法②:A3纸法
准备一张A3纸,分成三栏,平时的时候就把要背要记的考点写上去。
不论是考试还是工作,我们要复习的东西很多。A3纸是能在最大程度下囊括我们所需要的知识,人的大脑是有图片记忆的,如果记了十几页,大脑就会觉得累,会排斥。
下面附上北大博士梅桢小姐姐的A3纸学习视频。在B站上的。
来源:B站
链接:https://b23.tv/av91343361
方法③:十分钟回想法:(最快速)
每天躺在床上关灯后,想想今天上课学了啥。
想想上课讲的关键点,顺着一遍捋完,没有印象的顺手拿起备忘录里写下。
方法④:思维导图法:
我知道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在现实中没有几个人采取这个方法!
原因:不会、画不好、感觉没有听起来好用……
不要为你的懒找任何借口!
每天给你的笔记本留四行左右的位置,按主次重点画出来就行!
不要啥标准,自己看着舒服就行。思维导图法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咱的脑子能记住的不多,画成图,加上七八个关键词构成个大概就行了。图片式记忆最好使!不就是骗骗咱们的大脑,让知识进脑子吗?你不骗它那知识能进去吗?
还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啥的都被说烂了的咱就不说了!
2,笔记、练习方面:
方法①:错题集 错题集 错题集!
真的有用!
只做题不总结,你又不是题海战术,不把东西放脑子里面,有毛用?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都是有固定题型的。这就是做错题集有用的地方!
注意!
题目要按类型整理,有时候试卷整理的勤快,同类型的题目在错题本上相隔很远,这种时候可以拿出荧光笔,给相同的题型画上一致的符号,这样复习翻阅的话效率很高!
方法②:万能套路法:(五星好评!)
这一点呢特别适合文科生,学语文、历史、 英语、政治等等。以此类推大学课程。
看这个呢可能比较懵,继续举个例子:
英语作文固定句式、固定段落、万能单词这些都是写在笔记上的重点!考试还需要思考吗?再比如语文古诗赏析、阅读理解、作文等等;历史的政治社会经济基础等等……
这种方法一旦自己总结之后,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并不局限于高中、大学等等,将来的许多资格证的考试也十分适用。
至于怎么做笔记都是随个人习惯的,有些人喜欢花里胡哨荧光笔水彩笔画一堆,有些人就喜欢干干净净一两条横线的,这个就不做排版推荐了~随个人喜好就行。
3,自我管理方面
方法①:保持自律:
先别看着标题就觉得自己是条死鱼了。
又不要求你高度自律,毕竟咱都是凡人。
学霸的自律并不是非得每天完成多少多少任务,必须早六点晚九点的作息…而是在他们心中有种信念。
就是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为了重要的东西,可以暂时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你能吗?
方法②:多锻炼:没事起来走两步,告诉大脑你还活着。这条算是习惯吧哈哈哈~
方法③:甩掉拖延。
懒一定是你学习路上最致命的绊脚石。
用最俗的一句话说: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馅饼能砸中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