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人物创作的路上

他独自一人问道终南山,6年修行,只为喝茶时能有一颗安定的心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157人  物道

在中国茶史上嗜茶者众,但从没有像陆羽这样为了寻找世间最好的茶,世间最好的水,“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并把最真最纯的茶写成一本《茶经》。

也难怪宋人有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是啊,从陆羽开始,人们品茶、选器、制茶便都有章可循了。

但是,在安般茶道的创办人乐砚仲看来,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学习陆羽之精神。

《茶经》开篇就提到: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中国虽然没有依此形成统一的茶道,但正如陆羽所言中国茶是人的茶,品茶、学茶、制茶亦或仅仅喜欢茶,都是审视自己,安顿内心的过程。

图片|敦煌胡杨林-陈志扬 摄

图片|敦煌胡杨林-陈志扬 摄

习茶

陆羽寻茶是从禅院开始,而乐砚仲习茶也是从终南山禅院开始。

他在终南山禅修时,研习了唐宋以来各类经典茶书,《茶经》《煎茶水记》《大观茶论》......并以小楷字体手抄成册进行梳理。

▲ 乐砚仲老师在终南山禅修

之所以从唐宋开始,他说,是因为中国茶文化体系庞大,又没有形成统一的茶道流派,而禅茶又作为茶道萌芽的分支,既然溯源,那便从茶文化最兴盛的唐宋,从茶修开始。

然而,熟悉茶的中国人都知道,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茶,它就像一个远去的背影,近的很,但又很难触摸得到。唐煎宋点明清泡,茶道代代不同,且又有民间、文人、僧侣茶道之分,中国茶实在是无法一言蔽之。

乐砚仲也深谙其理,他在终南山的茶修完成之后,又到了敦煌、西藏、沙漠进行一个人的茶修。

▲乐砚仲老师在敦煌茶修

▲乐砚仲老师在沙漠茶修

▲乐砚仲老师在西藏茶修

他说:“没有真正闭关过,难以懂得其中的清凉与孤寂”,但“苦中作乐又能够让人无量欢喜”。就像一杯茶苦后回甘那样,六年茶修后,乐砚仲整理出了一套茶道体系,创立了安般(bo)茶道。

“一杯茶安住你心”是安般茶道的初心,因为在乐砚仲看来,安般茶道不在于是否有好茶叶、好水源、好茶器,也不必过分抬举茶道多好,只是希望借一杯茶安放好自己的心,去助力更安然的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  敦煌芦苇荡-陈志扬 摄

修心

不过更让物道君深思的是,安般茶道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让一杯茶安住一颗心?直至物道君有幸体验了一把安般茶道。

走进安般茶道的茶空间,不管是带着一颗难以安抚焦躁的心偶入,还是早已熟悉再次寻道而来,但凡从门前那条小石径进去,心第一个沉静下来,止不住地往里走,越走越心安。

再走到里间,空间设计上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三两茶席,几幅茶挂,干净得很,心竟也越沉越静,只想在这儿窝一个下午。

在茶道开始之前,乐砚仲说茶席上有个原则:止语、止评、止动。几十分钟的茶道,不说话应该很难吧,坐着不动那不也很累?带着各种疑问,物道君入席而坐。

茶师淡淡定定地点香、烧水、温器、请茶,每一个动作都缓缓而行,而对面的你只管沉下心来,停下所有思绪,什么也不用想,也不必做,就静静坐着,等待一杯好茶。

/点香/

/投茶/

/出汤/

/品茗/

在这个放空自己的时刻,内心如平静的湖面不生涟漪,也仿佛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最后在茶师叮的一声,才回过神来,整个茶会结束了。

/击罄/

整个茶会下来,静坐几十分钟,双腿确实觉得有些酸痛,但心里想的却是不累,反而很开心。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剔除了周遭的杂音,只关照自己的心,好好享受了一杯茶的时间。

是啊,人只有真正放空自己的那一刻,任思绪天马行空才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安般茶道,一杯茶安住你心,就是让人在静静等待时,渐渐忘记时间的存在。

人归草木间,是调整生活中遭遇的不安,回到内心平静时的欢欣,也难怪人们常说:茶能给我们从容的心。

其实,修一颗从容的心,又何止是茶呢?

从清晨到黄昏,或静静仰望,或漫步游走,或潜心看书,或者只有那么一点点饭后闲暇的时光欣赏美好的事物,但只要当你一回头就忘了时间的时候,这样的时刻,何尝不是在修一颗从容的心呢!

感谢:乐砚仲老师接受物道专访。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由「安般茶道」授权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