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

来,宝贝,爸妈带你玩游戏

2016-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听万壑鸟鸣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电影《美丽人生》,那么这句话可以是:“来,宝贝,爸爸带你玩游戏!”

影片中的爸爸是一个年轻人,一个积极乐观的年轻人,即使他和儿子被抓到纳粹集中营了,他仍然机智的笑着告诉儿子这是去做一个游戏。这个父亲目的很明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儿子的童心童趣。而对即将到来的残暴及对残暴的忧虑恐惧则留给自己。

这里引用这部影片,是因为这部影片中的父亲对于如何做父母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示范。试想想,如果一个人能把生死都视为游戏,还有什么不能等闲视之呢?游戏这种心态能帮助人们尤其是无助的人们缓冲危机困难和痛苦,能给和平安宁的日子带来更多的乐趣,能增进孩子的智商情商提升孩子的能力……人生,因游戏而美丽。

游戏,不是不闻不问玩忽职守,不是脚踩西瓜皮放任自流,而是像影片中的父亲即使大难临头仍具有举重若轻淡定自如又努力精进的一种心理精神状态。作为父母,只有自己的心态轻松明朗豁达通透了,才能对孩子产生期待的影响。

相反,如果自己活在这个世界感受不到一丝快乐,每天如临大敌悲悲戚戚焦虑痛苦,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了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遭受身心的双重煎熬。这样的人,真的不适合要孩子。

生活中,总有各种原因伤害孩子的父母。前几天看到了连岳的文章《做一个会道歉的人》,也谈到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客观地说,当父母并不容易。

我常想,以我现在的认知,当父母肯定是出色的:我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我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观察问题,我会陪他游戏,我会给他时间,我有经济能力满足他的一切需求,我不需要他替我实现人生(意味着他平庸不会令我失望)。

但是,如果我像多数人一样,在二十多岁时当父母,应该是不合格的,伤害孩子的概率很大。我自己仍然需要成长,仍然匮乏,内心不健全,怎么可能成为父母。很庆幸的是,我选择了丁克,避免伤害一个(或几个)孩子,也让自己有足够的空间成长。

很多人二十来岁的状态和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受伤害,几乎不可避免,这似乎是成长的代价。”

是的,当父母的确不容易。大多数六七十年代的农民父母是没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又早婚早育,每天像苦役犯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混不上个肚子饱,怎么会有好心情呢?父母心情不好孩子又怎能得到快乐呢?“仓廪实知礼节”,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父母如何给孩子快乐呢?所以自己小时候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伤害是不足为奇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莫言的《红高粱》,里面有句话一下就把自己击中了,大意是说从小就想杀了自己的父亲,可等到自己长到有能力杀他时突然发现他已经老了。他们不只是老了,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他们这辈子承受的苦难太多了以至于忘了这世界还有快乐,又怎能忍心怪罪报复他们呢?

不缺钱又心智成熟对这世界还能游刃有余的连岳都不敢要孩子,我们这些苟且之辈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想都没想就把孩子生下来了,真是缺脑洞啊!可是孩子已经来了,又无法退货,只有再凿几个脑洞来想想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了。

这脑洞怎么凿呢?如今,虽经济条件比不上连岳,但绝大多数家庭温饱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其他的就只有靠学习了。首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学。既然不堪忍受父母的压制,那就学着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轻松。从电影中学。不就是陪孩子长大吗?人家做父母的在集中营都能带孩子做游戏,自己在和平社会为什么要制造战争氛围恐怖场景呢?《美丽人生》美在哪里?美在当下的这一刻。从网络中学,诸如经常介绍一些很不错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的公众号和网站,更别说一些专门谈教育的了。向身边的同事朋友们学……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提升自己的认知,以开脑洞。

有人会说,视教育孩子为游戏的想法做法只顾眼前不虑长远快活倒是快活,可普通家庭没权没势还不鼓励孩子尽早拼搏进取将来靠什么立足谋生呢?别“享福一灯盏,受罪一箩筐”,到时候悔之晚矣。

这也是家长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类似游戏的轻松氛围中能让孩子树立生存意识学会生存技能吗?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单位,也是参与社会竞争的一个基本单位。如果家长是王健林,当然用不着操心孩子为了生存如何去适应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不会因此而为难压迫伤害孩子。但家长不是王健林,是他的某家公司的月薪三四千的普通员工,每天都在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能像王健林一样对待孩子的教育吗?得让孩子面对现实从小就要有生存危机感确立奋斗目标鼓励斗志适当施压,这有什么不对吗?人生只有短短七八十年光景,谁不想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轻松快活的度过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呢?可他以后的路你帮不了了又怎么办呢?

前面说了,“游戏”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心理精神状态,而生存是个沉重的话题,沉重的话题不一定非得在沉重的氛围下才能谈论出好结果,更不是你选择了沉重的方式问题就能得到如愿以偿的解决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选择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轻松活泼的方式呢?就像《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一样,面对生死面对法西斯面对集中营人家都有玩游戏的心理准备呢。所以,首要的还是个理念问题,而不是要解决的问题本身。

从现实生活来看,与连岳观点一致或接近的父母是越来越多了。毕竟这些年社会和个人都在不断进步之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养儿育女观念的多元化。“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千个父母心中也该有一千个幸福的孩子的标准。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做投资项目,尽力挖掘孩子的潜能,以期带来更大收益和回报;有的父母像种庄稼一样对待孩子,数着季节顺着孩子的个性来,下种施肥除草浇水收割亦步亦趋;有的父母把孩子当草原上的牛羊天上的飞鸟,只要不违法,孩子想尝试什么都不干涉,这样的孩子或许更显得阳光健朗……

有一对父女,在我眼里,他们或许是以游戏心态来完成中国特色教育的典例。

父亲每天早上从武昌广埠屯附近出发开车送孩子到汉口边界的某中学上七点半的早自习,晚上八点上完晚自习再把孩子接回家。这孩子学习的状态和成绩不能达到绝大多数家长的标准,每次考试在班上往往能稳守后三名。话说回来,除了分数暂时还没上来,这孩子其他方面都很好。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了数学培优,从小学到现在数学考试从来都没及格过。可这孩子依然愿意每个周末去上数学补习班。

在中国长大,看这对父女配合得多好。不就是上个学吗?只要你愿意去我就送你去。是啊,不就是上个学吗?爸爸妈妈希望我去我干嘛不去。上学是什么?就是个好玩的游戏啊,有人会以为玩这个游戏还不如逛超市或旅游,可在这孩子眼里上学比逛超市或旅游更好,不仅校园环境好,每天还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同学老师在一起,还有爸爸准时接送。

上学是个游戏,成长是个游戏,人生也是个游戏。我陪你长大,你陪我老去。这就是这对父女给我的感受。

生命源于虚无归于虚无,所以才令人悲悯,不要因为世俗的功利而把孩子也当作金矿拼命挖掘过度开采,什么样的功利能抵得过这必然的虚无呢?和孩子一起探寻并努力赋予生命独特的意义或许更有意义。

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认清生命虚无的真相后,努力活出生命的独特意义,这就是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也说到,“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一个“放”字,道出了鲁迅对孩子幸福的理解——自由。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孩子本来就不属于你,他们又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一旦他降生就如同离开了弓的箭,你还有什么舍不得放开的呢?

“来,宝贝,爸妈带你玩游戏!”如果每个做父母的愿用这句话指导自己怎么对待孩子,那么每个孩子就有了一座通往幸福的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