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2017-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翾_荷语知秋

前几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叶子已经黄了,可还牢牢地长在枝头,飘落还需要一段时间,就这么等待着,是等着一阵强劲的风,还是慢慢地耗尽整个夏季积蓄的营养,究竟哪一个选择才能使得它在飘落的季节里飞舞的更美一点。


选择

这段文字我想表达什么?一个沉重的话题让我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癌症和面对癌症,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一个已经是普通、普遍现象的话题。(这个话题太大、太专业,我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去考研这个话题,仅凭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理解说一说)。

这一段时间以来,总被一种情绪困扰着。一个关于死亡、告别、临终关怀的一个话题。是那突如其来的噩耗,是那一种不甘,是那一种绝望,随后是无可奈何地接受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过程足可以毁掉一个人。曾经的骄傲不再,曾经的优雅不再,曾经的自信不再。这时,我们还拥有什么?今天的当事人是我的家人,而我终有一天也是绕不过去的。

我想说的是:突如其来——瞬间被击垮——慌乱——恐惧——无奈——平静——安然。“突如其来”我们无法控制,“瞬间被击垮、慌乱、恐惧、无奈”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关键是如何做到“平静”,平静过后,“安然”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今天这样说,自己都觉得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真真正正地做到“平静面对”需要大的智慧,而这样的智慧无关于书读的多少,知识掌握的多少,相反,一个人的气质(心理学专业术语中的气质)、性格、思维方式等有较大的关系。

人的身体好比一台机器,运转了几十年,总有破损、老化、出现故障的时候。小毛病及时修理,恢复运转。那大毛病呢?!当坏消息来的时候,被告知机器已经不能运转了,生命接近尾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家人是选择直接告诉当事人还是选择善意的谎言。如果选择告诉,是否在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如果能承受,即便是有那么两三天的歇斯底里也属正常,随后,平静地接受配合治疗,在家人悉心的照顾关怀下,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静静地走完最后这一程,那么病痛的折磨似乎也会减轻,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自己的一些个心愿。当然,这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如若不然,家人不恰当的“告知”便是做了一件“恶事”,后果可想而知。如果病人选择了不直接面对,而是糊里糊涂地过一天算一天,那么病人和家人相对来说都会轻松一些,该干什么干什么,按程序走即可。

难的是,无论何种选择都有可能造成后悔跟遗憾。因为有“知情权”一说。

……

再难,也应该选择。因为责任。

再难,也应该选择,选择了,就好!

再难,也应该选择,无愧于心,就好!


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