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天(131)
一早秋雨沙沙穿过小院,绿色的花叶滴翠,几只小麻雀院子里觅食,看会书,闭上眼睛,耳旁是沙沙的节奏,雨儿落在花架、泥土、长椅上,不同的声响,上演着初秋的宁静。
今日继续《相约星期二》,莫里的病情开始恶化,不乐观的倒计时在一阵阵要命的咳中较快,作为读者的我和陪伴的米奇一样的紧张、纠葛,希望老教授的生命可以更久些,更舒服些,可以少些病痛折磨。
莫里稍稍平缓下来,耳语似地说:“我知道我希望怎样的死去。我想安详地死去。宁静地死去,不要像刚才一样,我不想让世界惊惶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
死亡临近,莫里的想要,平和的接受死亡的降临。
这几天群里老师也在带入这个话题,
面对死亡:
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长辈里教诲小娃娃不许说死,不吉利。稍不注意,换回严厉的批评。死亡成了大家约定俗成避而不谈的话题。也成了黑暗、恐惧不愿面对的事实。
小的时候,第一次知道死,是邻居三叔家为老人准备的棺材,“73岁、84岁,阎王不叫自己去,”村里的老人,临近这年岁,就早早的备上寿材。三叔是木匠早早的砍了家里的大树,抛开晾晒,一点点刨平,成堆的刨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工具。看三叔像堆积木样待寿材成型,露着白茬放在大门过堂里,白天走过不觉得怎样,夜晚会飞快的跑过,不敢看,眼里的余光看到心会砰砰的害怕,那一刻看到的寿材是死亡,黑色又神秘,充满着恐惧。
后来大一些,爷爷在93岁高龄去世,安静的躺在客厅,家人围着掉泪,死亡没有恐惧,只是带走了,再也看不到了。死亡是离别的伤心,是漫无天际的思念。
成熟到如今,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死亡,总觉得时间是慷慨的,父母安康、孩子可爱,一切充满了希望。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除了健康的梦想,去承载家庭的平稳,别无它想。
可如今生命的无常好像比小时候来的更多,更频繁,小时候见的最多的是老去,偶尔失了和气的喝药,现在死亡更像一双强有力的手,人被动又弱小。各种癌症、甚至一场感冒夺走了青壮年的生命。近2年病毒的肆虐,生命变的那般脆弱,死亡就在身边,随时发生着,每天在上演。谁又敢保证,自己可以安度过余生呢?
我于死亡的思考:
死似乎很沉重,周围亲爱的人悲痛,当事人恐惧、不舍、懊悔、留恋、甚至身体上痛苦万分,没有经历很难于去描述和体会。
如果生命到了可以计时的时刻,我想平和而体面的去迎接。也许不得已时,是否可以像莫里一样一点点看着病痛在身体上发生着什么,体验它的苦痛,没有力气也不会去挣扎。生命终结,心还有什么放不下,接受不来呢?但最害怕的是周围我所深爱的人们,排山倒海的悲痛,这是一份压力,如果可以,喜欢《狮子之家的点心日》,请那样的陪伴我轻松的迎接最后的时刻。
一生也许很长也许不长也不短,无论做了什么,是否活出了意义,临近终结,都不后悔,这一生做过什么,没做什么,和自己的和解,和人生的和解,是平和结束的前提,你说呢?
死亡除非突发事故,突然夺走的生命,其他这样看来,就像出生,没有悬念。
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终点,恰是一个圆,中间是人生,是体验。
向死而生,当生命像食品一样有保质期,活的过程是如此珍贵。
每一天没有错过自然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日常岁月,苦与痛、甜与乐,一切自然发生的上演,都是过程中珍贵的影印,平凡而珍贵。用心体验,这是生活最好的馈赠,我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