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康熙》 | 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这是我第二次拜读史景迁先生的作品了,率尔操觚,仅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兼怀史景迁先生。
史景迁 《曹寅与康熙》本书的完整标题为《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以曹寅的一生及曹家的兴衰为范式,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命题。十七世纪末,皇权的集中才刚刚开始巩固,满汉文化之间的扞格化解不易。作为一名有着古典汉文化涵养的满人包衣,曹寅正当其时。到了曹寅嗣子曹頫的时代,雍正皇帝通过整肃阁臣来实现皇权集中。年少无才的曹頫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家道中落并非机缘巧合。
清初,由于满人缺乏流利的语言能力,无法驾轻就熟操持省务,却又不相信一般汉人。又因为吸取明朝教训,对太监进行了严格的制约,太监权力日蹙——包衣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受到重用,曹家亦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曹寅的高祖曹锡远可能是在沈阳被满人俘虏,而成为正白旗包衣。祖父曹振彦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同时期升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盐使,才使得曹家摆脱寻常包衣的身份。叔父曹尔正主掌包衣第五参领所辖佐领,父亲曹玺任江宁织造。曹家不光只是家势得之不易的包衣,也逐渐成为皇上宠信的心腹。
曹寅一生在康熙朝度过。他曾在内务府当差,优游兼容于满汉之别,一边狩猎晏游,一边写诗,能文擅武,令友辈赞叹。后因圣眷而获拔擢,任江宁织造。他一方面代表皇帝,一方面又要与省级官员合作。曹寅身为织造、介入购铜、协助赈济米粮,而涉入一般官僚体系的运作,以及省府的日常业务,在地方上拥有和行使着远比普通官员更接近皇帝的权力。
作为皇帝的密探和特使,曹寅通过奏折向康熙传递消息。他行事沉着,有条不紊,未雨绸缪,在农事、官员、强贼与流言四个方面向皇帝汇报地方情报,而掌握这类事情的准确情报乃是完善治理必备条件之一。
“曹寅被赋予皇家耳目的重任,这个新的角色很可能有其危险,而从康熙对曹寅奏折的朱批也同时可看出两人关系的转变。先前的朱批大体上是和蔼、不经心的,主要与收成或地方琐事相关;如今,康熙开始视曹寅为心腹,以直白的用语和他议论起封疆大吏。”
康熙与曹寅的关系,除了政治权术下的君臣主仆,也有幼时相伴的真挚情感,以及康熙对曹寅的文学素养、政治才华、办事能力的欣赏。对曹寅病情的关切,病危时的赠药,曹寅死后先后让其子曹颙、嗣子曹頫承袭官位,足以见得康熙对曹寅、对曹家矜念轸恤之至。曹寅可能感受到的是应人所托,而不是屈从于胁迫,结果则是报以更诚挚的回应、更真心的效忠。
作为一名“红迷”,我不可避免地将这本书与《红楼梦》联系起来。小而言之,“曹学”是“红学”的重要分支,而这本书对于梳理曹雪芹身世以及整个曹氏家族的情况有重要意义。大而言之,历史上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一真一幻,其兴衰存亡共同反映了康雍乾时代的风貌,呈现出满人统治头一百年的种种变迁和活力。
“曹寅的孙子写出《红楼梦》这部中国最伟大的文学瑰宝之一,则是整个家族历史最奇特的转折。它也舒缓了历史的苍凉,因为它给这个家族处境的内在必然性,增添了偶然性的成分。”
内容源自个人公众号【晨未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