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备用文《不管教的勇气》如何有效的批评好孩子?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孩子成功地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那无疑是最幸福的事情,这样孩子既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也可以轻松地做自己,不用为了管教不了的孩子而发愁。当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方法,找到适合我们的方法。
今天的内容中,我们就要了解一种颠覆你认知的、全新的育儿方式,那便是作者所说的“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方式。也许有人会问,既不批评孩子也不表扬孩子,那不就等于对于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顾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地来了解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一见到孩子不学习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地狠狠批评孩子,他们认为,严厉的训斥和责骂能够使孩子变得听话,但事实上,孩子真的变得听话了吗?其实这只能起到表面作用,短暂地控制了孩子的行为,但孩子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还是会犯错,家长还是会日复一日地去批评孩子,就这样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既然经过批评后的孩子仍没有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那就说明批评根本不是一个好的育儿方法,而孩子在做错事情后,明明知道自己会被批评,但是之后还是会做出一些挨批评的事情。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被父母批评指责的,那他们继续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孩子如果规规矩矩地做事,一般是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的,但是如果做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就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换来的是批评和指责。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儿子小时候的事。当时老公小孩做生意,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但儿子是很想和爸爸玩的。每当老公回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刷的时候,儿子总会故意挑事儿,不是拿玩具扔到老公身上,就是把鞋子放在他的脚边让他穿上,老公有时候不耐烦了,就会大声呵斥儿子,然后就出现了两个人扭打在一起的画面。那个时候, 我也批评孩子,觉得他太皮了。现在看来,儿子的这种做法不就是故意犯错,为了引起爸爸的关注的。
其实父母的批评确实见效比较快,但孩子停止自己的行为只是因为害怕父母,并不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批评指责,他就会胆子越来越小,做什么事都怕出错,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地消极懦弱,从而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家长批评孩子也是一种破坏亲子关系的表现,这样既无法帮助孩子改变行为,也会造成孩子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有什么事都不会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批评孩子治标不治本,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发现孩子真实的一面。
通常在大人眼里,小孩子是经验不足、令人不放心的,他们总想批评指正孩子。比如,孩子总看电视的话,家长就会说,别看了快去学习。孩子把玩具弄的到处都是,家长就会说,看你把房间弄这么乱,快去收拾。其实父母过多的训斥和唠叨,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越不让孩子干什么,他就越会去做什么的情况发生。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渴望被重视的,孩子也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就比如,在有着多个孩子的家庭中,父母肯定会关注在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那个,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于是就会通过引起麻烦的方法来得到父母的关注。这便是为什么通常家里学习好的孩子不用爸妈操心,学习不好调皮的那个孩子父母就越难管教的原因。
说到这里,我便想起了姑姑家的两个孩子,她家的老大是女儿,学习一直非常好,而且特别有大姐的样子,不仅听话懂事,平时还会帮助姑姑做家务。而她的小儿子则没那么省心了,每天调皮捣蛋不说,还总爱惹是生非,不是今天弄坏了别人的玩具,就是明天在学校跟小朋友打架了。姑姑是个十分严格的家长,面对儿子的种种作为,她简直是无法忍受。姑姑希望儿子能够懂事,不要那么淘气,他希望儿子也能像姐姐一样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姑姑也总是会批评儿子,还不停地唠唠叨叨,总说让他跟姐姐学学。这不,有一天姑姑跟儿子大吵了一架,儿子一气之下竟然说,你天天说姐姐好,说我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你干脆别要我这个儿子得了,明天我就离家出走。姑姑听了儿子说的话后,顿时愣住了,心里不是滋味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就像姑姑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姐姐懂事好学,但是弟弟性格外向,聪明好动,没必要非要像姐姐一样安静认真学习。作为父母就应该发现孩子真实的一面,调整好心态,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都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会变成独立的大人,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想跟孩子吵架,恐怕也没有机会了。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愉快地接受孩子最真实的一面。不要成天跟孩子讲大道理,逼迫孩子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好的人生,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人生呢?拥有月入过万的金饭碗?落户在繁华的大都市?娶妻生子过幸福的日子?还是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去决定的事情,可有几个家庭的父母是完全听从孩子的想法的呢?大多数父母依然会左右孩子的决定,甚至逼迫他们做决定。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扎心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女孩儿,她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街坊邻居见到总会夸奖,这小姑娘又听话又干净还特别懂事。她每天穿的衣服都是妈妈帮着挑选的,用的东西都是妈妈直接买的,兴趣班也是妈妈给她报的,做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决定的,就这样这女孩儿慢慢地长大了,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后来听从了妈妈的话考进了当地的法院,得到了稳定的工作,也就是家长们口中的金饭碗。也许在别人的眼中,这个女孩一直很优秀很懂事,现在又有了这样稳定的工作,一辈子不用愁了,真叫人羡慕。可谁知没过几年,女孩便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个女孩一直喜欢画画,当初报考专业是想成为一名美术老师的。可生生被妈妈逼迫去学了法律,她的一生都是妈妈在为她决定的,她一直都是在为别人而活,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
有多少父母是这样的,喜欢左右孩子的人生,包办孩子的一切,其实他们这样过多地干涉孩子的选择,是在慢慢地扼杀孩子面对生活的的勇气,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被父母安排的生活,也代表了他们心中的梦想被磨灭至尽了。
我想说父母担心孩子的人生是再正常不过事情,但如果你的目标和孩子的目标不一致的时候,请优先考虑孩子的目标,因为孩子的人生,就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做选择,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将要面临的课题,其实,自己选择自己人生,并不是什么严峻的课题,但家长总会过度关注孩子将来的事业,认为没有好的工作就不能有好的前途,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孩子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度日如年,对生活的失去兴趣,那将是多么悲惨的事情。而如果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再辛苦,他的内心也是充满了欢乐和力量的。
孩子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家长无需过多干涉,我们只需要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这样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而感受到被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一定是无比幸福的。他们的内心会更有力量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即使他的选择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他也会有强大的动力东山再起。孩子每天健康平安快乐地活着,难道不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吗?所以说,我们不要再替孩子操心那么多了,孩子自会有自己的选择,让孩子拥有自己喜欢的人生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情。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批评式的教育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还懂得了应该发现孩子的真实的一面,不要过多的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让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在孩子自己需要选择的课题上,不要强迫孩子听从你的安排,一定要尊重和信任孩子,毕竟孩子每天平安无事,开心地活着就已经是很可贵的事情了。
从以上内容,大家基本领教到了书中的“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不可思议的教育方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