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实力诗人随写随喜

【白氏谈诗】

2019-04-24  本文已影响6人  白丙之

关于律诗的一些常识——兼答扎西德吉君问〔一〕

所谓律诗,包括八句的律诗和四句的绝句;超过八句的是排律。

格律,追根寻源,都始于五言绝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一]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

先解释“平起”、“仄起”和“入韵”。

这几个概莫能外,都指首句而言。而“平起”、“仄起”这两者均指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还是仄”;“入韵”指首句结尾的字是否“押韵”,若用了韵字,则称为“入韵”,反之则称“不入韵”。

〔甲〕仄起入韵式:

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何满子》/张祜

〔乙〕仄起不入韵式:

中仄平平仄,

~~~~~(韵);

wwwwwww,

mmmmmm(韵)。

#注:此式与上式比,除首句与上式不同外,其他的三句“相应都相同”,即:

~同“第二句”;

w同“第三句”,

m同“第四句”。

*例诗:《相思》/王维

〔丙〕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婕妤怨》/皇甫冉

〔丁〕平起不入韵式:

中平平仄仄,

同“第二句”;

同“第三句”,

同“第四句”。

*例诗:《听筝》/李端

#注:

据“平起”和“仄起”,可把上面的四种分为两类,即甲和乙组成一类,叫“仄起类”,则“平起类”由丙丁组成。

【小结】

以上简介了律诗——五绝的“两类四种”情况。(上面那个“同xx句”是指同类才可,比如“平起类”,异类不可;千万莫串音。)

[二]七绝的“两类四种”:

为了便于讲解七绝和五绝的联系,这里,对音节做个介绍。

律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的;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一节。把最后一个音节称为“脚节”,脚节之上称为“腹节”,腹节之上称为“头节”,头节之上称作“顶节”。

五绝每句三节;它没有“顶节”。

即是说,七绝每句是五绝的每一句加“顶节”发展而来的。

下面先谈七绝“仄起”一类的两种:

〔甲〕仄起入韵式:

只要记住“五绝~平起入韵式”,并在每一句的基础上加“顶节”就成。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枫桥夜泊》/张继

〔乙〕七绝:仄起不入韵式:

同理,七绝仄起不入韵式,是在“五绝~平起不入韵”的每一句的基础上加“顶节”而发展来的。

又同理,此七绝只是“首句”是“仄起不入韵”的不同,而其他的三句是相同的。

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第二句;

中平+第三句,

中仄+第四句。

*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下面谈七绝的“平起”的一类两种:

〔丙〕七绝“平起入韵式”:

同理,这类七绝,是“五绝~仄起+顶节”而来。

即: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凉州词》/王翰

〔丁〕七绝的“平起不入韵式”:

同理,只记首句;其他的三句相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第二句;

中仄+第三句,

中平+第四句。

*例诗:《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小结]

以上介绍了七绝的两类四种情况。

【结论】

绝句的四类八种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