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考古|二里头文化 013-3

2024-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箐简逸笙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13-3

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点

二里头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出现了夯土层,城内部发现宫殿城垣存在过宫城,中部是井字形街道,分布着大中型的夯土台基,地面是建筑和半地穴式房屋等等,表明整座城市经过规划而建造的。

这种有目的、有规划的建筑活动是一个新的现象,反映出人类活动水平的提高,以及族群规模的扩大,聚合度提高了,对外的独立性也增强了。

古史传说也留下了许多的痕迹。

比如说皋陶氏、伯益氏、有扈氏、有穷氏(是夏朝时期位于山东半岛的一个善射的部落。后羿曾为其酋长)、斟灌氏(上古氏族,与夏同姓。大禹之后)等等。

这些氏族部落的名称往往和居住的地方是吻合的。

例如有穷氏居住在河南的穹谷,斟灌氏相传是居住在青州的寿光县。

由此可以知道,这个时期的夯土筑城的技术成熟了,氏族普遍建城,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松散而且相对独立的氏族酋长国群体,它像漫天星斗一样分布在中国的大地上,古人对城进行了区分,有宗庙的城称作“都”,没有的称作邑,根据这个区分,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都邑方国的时代。

夏大概就是这些方国之中实力雄厚、文化先进的大方国。

除了直辖都邑,城外还有广袤的土地,城内称为国,城外近郊称作郊,远处成为野,再往外去就是封,再远的地方称作鄙

二里头文化的聚落也反映出这种情况:

有超大型的都邑,比如二里头遗址,还有区域性的中心聚落,都邑外面还有中小型的村落,墓地、墓葬的规模,葬具和随葬品有高下的区别,显现出社会的分化。

夏是这些都邑群体的盟主,领导许多松散的方国,这与以前的认识的夏朝有很大的区别。

过去人们是用高度集权的王朝体制去描述夏朝,似乎它也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一元化的国家。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重读《史记》关于上古的记载,就不能不纠正以前的误读。

夏不是一个一元化的王朝,而是方国联盟的盟主,处在众多方国逐渐集中组合的历史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