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四叹一哭

2019-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123567546195

李斯在史记里单独列传的,做为秦始皇的重臣,他和秦的灭亡有密切关系。

1.李斯一叹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是楚国人,年轻时楚国郡中小小的公务员,有一次他看见厕所里有老鼠,专门吃不洁的食物,一天见到狗和人,常常要被吓到好几次。李斯又有一天到仓库里去,看仓库里的老鼠,每天吃着美味的粮食吃的饱饱的,而且仓库里很少有人来,看到人或狗也不必那么害怕。

于是李斯感叹说:人的贤能和不肖的区别,就像这两种老鼠,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

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先要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会被环境拘束,困厄,也就永远无法改变摆脱自己原有的命运。

问题是:人人都想找好的新环境,可是人人办得到吗?

儒家观点里,人类社会无论古今中外,本质就两部分:需要和有用。一个人想到一个理想的新环境去,这个人就要问自己:这个新环境需要什么?针对他的需要,你有没有用?说的更清楚一点,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第一步就是要改变自己。

李斯是聪明人,他理解这一点,他不愿意一辈子做一个郡中的小小公务员,因此他先改变自己。人如何能改变自己?只有一个字:学。跟他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思想高度提升后,他发现楚王没有足够的才能让人侍奉,六个国家都不足以让他扶持,决定西去秦国,秦当时是天下第一强国,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

李斯到底要什么?“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两句话是最能说明他这一生的目标: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的卑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所以李斯要什么?他要名,要利,要地位,要荣华富贵。

李斯的目标也是当今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跟着李斯看,追求这样的目标有错吗?或者说追求这样的目标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像李斯这样的目标,以李斯的才智,用李斯的方法,最后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历史学不讲空话,我们用一个一个的实例来印证。

在李斯的心中,名利富贵比国家民族都重要,他到秦国去,对付自己的国家,他的心中一点惋惜和留念都没有。。。

李斯到秦国第一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用金钱去贿赂诸侯名士,如果不收贿赂的,就把他们杀掉,杀掉之后他们就无法对这个国家恢复影响力了。想办法离间其他国家的君臣,让他们之间互相怀疑,然后立刻派军队在对方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立刻攻打对方。这样天下大业就可以成功。秦王对这个办法太喜欢了,李斯执行的太好了,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从此,秦始皇的一生和李斯密不可分,他做的每一件好事都和李斯有关系,他做的每一件坏事都和李斯有关系。

2.李斯再叹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李斯的儿子都跟秦公主结婚,每一个女儿都嫁给了秦国公子。从一个侧面看出他跟秦宗室密切程度。儿子有一次卸任回归咸阳,李斯在家里摆酒,百官都来祝寿,门前停满了车骑。场面堪比现在的富二代结婚,门前上千量豪车成排。

李斯非常深沉的叹息道:“我听我的老师荀子说,盛极而衰”,我李斯当年只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布衣老百姓,皇帝不知道我的愚笨(谦虚的话),把我提携到丞相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富贵到达了顶点。他开始担心,物极必衰。可自己的一生就像在一辆疾驰的马车上,完全停不下来。

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所谓戒得,就是戒贪。到了李斯这个地位,他已经不能轻易放手权势了,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这点。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去世,怕引起国家的混乱,暂时就隐瞒了这个消息,这可以理解,但是他隐瞒了一个最不应该隐瞒的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

3.李斯三叹

始皇临终前遗令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因始皇未立太子,中车府令赵高却与丞相李斯密谋,立始皇帝的小儿子公子胡亥继承皇位,李斯是帝国左丞相,对于此大逆不道之事本该阻止,但赵高对他说:“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李斯回答: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此时的李斯还是摇摆不定,赵高又说:“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

斯乃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至此为止,李斯已完全屈服了。

这下用性命之忧和丞相之位来说服李斯,终于让李斯下定决心,秘不发丧,密谋改诏,立公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赵高当时报告给胡亥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李斯以为他跟赵高合作,赵高就会尊重他吗?赵高早就看出李斯是个什么货色了,不要看李斯聪明才智高,而且官为丞相,在赵高心中,李斯就是个怕死的窝囊废。

4.李斯四叹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

这时候李斯已经被赵高陷害入狱,李斯感叹说:“这种昏君,我跟他说赵高是奸臣,他居然不相信我,我今天真是为国尽忠而死啊”

讲的很好,问题你李斯是忠臣吗?当时立这个无道之君胡亥的是谁啊?当时背叛了相信你那么久的秦始皇的是谁啊?不就是你李斯吗?如今你自食苦果,还说自己是忠臣,都是别人的不对?当秦二世在杀兄弟的时候,当他在杀忠臣的时候,你李斯在干嘛?今天你居然好意思说,不是我不谏劝,而是秦二世不听我的。还说,古代的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可当时就是李斯跟秦始皇说,三代之事不足法矣。很多事李斯是明白的,可就是做不到,这就是典型的知行不合一。

5.李斯之哭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带着儿子,牵着黄狗,到上蔡城东门外追兔子玩,这是平民老百姓的娱乐,我们现在再也回不去了。

这样的结局悲不悲惨?

从位极人臣到被五刑腰斩,为什么李斯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吗?难道所有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不对吗?当然不是,这世界上有这么多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也不是人人都很李斯一样的下场。追求功名利禄也都有好结局的人多的是,那是为什么呢?

易经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看这本书的人,重要的不是易理,而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自己趋吉避凶。

吉凶从何而来?易经系辞传里面有句话说得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吉凶就从物以类聚开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聚集一批跟你一样的人,这群一样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团体,所有的吉凶都从这个团体来。李斯当时合谋的赵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你去相信这么样的一个人,秦始皇能信用赵高,赵高会背叛秦始皇,胡亥信用赵高,后来赵高派人把胡亥也杀死了。像这样的人,你跟他合谋?你想要权利富贵,你吸引的全是喜欢权利富贵的人。你为了权利富贵不惜出卖对你有恩情相信你的人,你身边的朋友也会为了权利富贵不惜出卖你。一群为了权利富贵聚集在一起的小人,每天谋算别人,别人不会谋算你吗?你想要因为厉害出卖别人,别人不会为了厉害出卖你吗?跟这样的人混在一起,你会有好下场吗?

本来呢,富贵不是坏事。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国文化反对的不是富贵,而是不义的富贵。李斯做了那么多不义的坏事,背叛了最相信他的君王,害死了他的儿子,他这样的人中间,必定没有好人,他本人也没有好报。李斯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怎么能不付出惨痛的代价?李斯一生的凶,就从这里来。

当然有人会说:我能不能追求权利富贵,专门与好人交朋友?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个前提,你想跟君子好人交朋友,君子好人为什么要跟你交朋友?君子好人怎么会喜欢那种一心追求功名利禄,不惜出卖朋友的小人和坏人呢?

那如果隐藏和伪装可以吗?那是不可能的。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大学中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你以为你隐瞒的过别人,在别人眼中你清清楚楚,相处久了都知道你是什么货色,你瞒不过人的。不可能你喜欢抽烟喝酒打麻将,结果你的朋友都是喜欢爬山看书听音乐的。天下没有这个道理的。

史记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如果不认识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为什么?物以类聚。一个君子,身边一定是君子,他们未必对你的前途有什么帮助,但是 他们一定不会害你。一个小人,身边聚集的全是一群小人,小人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古人云:“势力之交,未有不凶终隙末者也”

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趋吉避凶呢?很简单,改变你自己。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就改变你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为有德之人,身边聚集的必定也是有德之人,那才是真正的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