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十)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沐wz

由于一些原因,今天的图没有及时供应,明天会做修正和补充,见谅。

另,今天没有做摘抄。明天如常。

第五章 隶书

最初的隶书是篆书时代的俗写体, 为了便捷, 将篆书中盘曲环绕的笔画分解成几笔来写, 破圆转为方折, 这样写来, 比篆书简易。

成熟的隶书,笔画形态由篆书的三类(点,直笔,曲笔)发展到点、 横、 竖、 撇、 捺、 弯钩等形态。

西晋书家卫恒: “或穹窿恢廓, 或栉比针裂, 或砥平绳直, 或蜿蜒缪戾, 或长邪角趣, 或规旋矩折。 ”(《四体书势·隶势》 )

1 古隶

古隶是一种不同于篆书的俗写体,留有篆法的痕迹, 尚未形成“横平竖直”的结构形态。 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 地方官吏书写一般公文, 私信往来, 读书人抄书, 都使用这种俗写体的古隶。

古隶尚未形成横平竖直的形态。

2 汉隶:简牍与碑刻

西汉中期,汉隶形成,褪去了篆书的最后一些特点。

汉简上用墨笔书写的隶书特点:爽利明快, 活脱自如, 起止分明,很有笔力。

西汉《永光四年签》

东汉碑刻隶书特点:书体整肃。

3 东晋隶书

东晋时期,楷书取代了隶书的正体字地位, 隶书时代结束了。

但是, 朝廷立碑, 达官贵人书刻碑志,还在沿袭汉魏、 西晋的传统, 仍然采用隶书。 所以, 南朝人把隶书称为“铭石书”。

三国魏隶书《曹真残碑》

东晋碑刻隶书呈现“方直化”倾向。

4 唐隶

初唐隶书, 是瘦硬一路, 自玄宗以后, 唐人隶书为之一变, 转尚肥腴。

唐玄宗李隆基隶书《石台孝经碑》

5 清朝:隶书书法的复兴

作者云:元明时期的隶书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 大书家米芾、 赵孟頫、 文徵明的隶书, 或者笔画肥厚软滑, 或者用笔杂入楷法生硬强直。 结体往往取纵势, 不能整饬。 总之, 缺乏汉隶特有的凝重古朴意态。

清朝随着金石学兴起,隶书出现了复兴的局面。涉及郑簠,金农,伊秉绶,陈鸿寿,邓石如等名家,在此不一一赘述,以后单独开篇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