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政在民不在朝,深彻变法方大治(十九)
本期重点
秦孝公与卫鞅关于郿县私斗案对话论战——论何为法治爱民?
古有云:变则强,不变则亡。战国的变法,首当其冲的皆是整肃吏治:燕昭王与乐毅在燕国的变法,齐国苏秦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都首先拿吏治开刀。商鞅变法也是如此,徙木立信后他急需建立的是一个廉洁、高效、值得秦国百姓信任的政府官僚体系。商鞅是一个“治世不一道,治国不法古”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一旦确立了秦国深彻变法的目标,一切行动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就行了。郿县私斗案的处理使他在秦国建立的法治体系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高速运转起来。
卫鞅坚信:智者能在事情尚未发生时便见端倪,一般愚钝者即使事情摆在那里,他也完全难以理解。有智慧的人创制法制,愚钝者遵守,贤能的人改变传统,让没有能力的人作为遵行的标准。卫鞅为秦国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一切都由国家强制实行,不容有丝毫的侵犯,卫鞅对于这一切都显的过于理性,甚至理性的有点不近人情。变法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凡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都要为之让路。
秦人素来尚刀兵,好私斗,从来都是凭争抢分地分水。卫鞅刚刚上任左庶长,便要经历一起经过阴谋规划的大型私斗案,这是对卫鞅的考验,是对秦公的考验,更是对秦国的考验。
渭水大刑,卫鞅的压力有三,来自民,来自朝,来自君。秦自古有制,秋刑杀人不过三十,而此案重犯七百余人,不论善恶,皆要斩首,所涉范围之广势力之深,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厘清案件已非易事,更有群众闹事,世族威胁都要一一管制镇压。而最让卫鞅忧心的是,君上犹豫了,卫鞅寄书君上,尚嫌不妥,又在善后期间抽身亲见坦陈利弊,这一次对话再一次持续了三天三夜。
不能变了?法立如山。
不能缓?法贵时效。
不能减?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秦公愤怒而起扬手打翻桌案,卫鞅仍不为所惧。深夜圆月高悬于空,于急瀑之前,君臣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交锋。君上心焦气躁,卫鞅坚定不移。君为臣好,怕他甫一迈步便要折翼,臣为君好,怕他刚入正途就要动摇,君上要缓,卫鞅要坚,都是为了一个强秦。这次的谈话不欢而散,君上扔下缠伤的布条,只留一句“起来再说”,便愤然离去。卫鞅于湍急的水流之前回望,眼中隐含担忧,但更有一种君上终将彻悟的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