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爹娘化,能走多远?
1.
毒舌会长口疮,没错!
前几天不自觉地“好为人师”一下,这两天就长口疮了。我意识到,逃离了妈妈一万三千里,长达十年的修炼,还是逃不出她老人家的影子。
打开活动音频回听,吓了一跳,真是太像我妈了:比如说话的速度,态势,语气;比如挑刺的认真劲儿;甚至音色也越来越像了。
私下里,对客观的向往,不愿抱团的假清高等等都跟妈妈一模一样。
2.
在喜马拉雅上有一个读给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我就参加了。朗读的第一首开头是首英语的小诗,尽管得到了周围朋友的鼓励和认可,可是女儿一听就非常不客气地批评:“调调不对,以后您就别念英文稿子了,丢人!”
一点情面都不给,像谁?!
这难道不是我对她平时常用的语气吗?
3.
女儿喜欢唱歌,小时候略微跑调,我就夸张地说:“调门跑姥姥家了,别唱了!”
她仍然坚持唱,只是不让我听了。
初中不跑调了,但是开始学习韩国的腔调,胸腔共鸣,气短。而且我觉得她真声音域受限制,就跟她说玩玩儿算了,别以为学得像就是真的好,你这个音域唱歌不行!
这口气像谁?像我妈!
3.
上初中的时候,被请去作弊去假装一个单位的职工,参加他们系统的歌唱比赛,得了第二名,回来跟妈妈汇报,说我唱的《红梅赞》得了第二名,我妈暼我一眼,淡淡来一句“元音不饱满,成绩侥幸!”没有一句鼓励,没有半分喜悦。
4.
有一次我和女儿有一场剧烈的争执,她抱怨我:
别人得了八分回去家长都是又亲又抱的,我得了九分您也抱怨为什么不是十分!当你的孩子真倒霉!
那一刻,我想起来我妈当年的常用句式,任何比赛或者考试过后不管情况好坏,永远是反义疑问句开始:
这次不是第一名吧?
这次没考好吧?
……
我讨厌妈妈的腔调和方式,有意避免成为她的样子,甚至后来刻意跟这个职业保持距离,可是中年以后即便远隔千山万水,即便跟教师这个职业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可是我还是活成了她的样子。
6.
朋友的婆婆格局不大,鸡毛蒜皮一地琐事,但她丈夫却格局开阔,经商成功大气。我问怎么做到成功做到“去爹娘化”的,答案是:金庸的“侠之大者”的江湖气的影响。
看来金庸小说已经可以帮助完成一次世界观的改造了。
7.
这两天的跳桥事件警醒我,是时候训练“甜言蜜语”的技巧了。
先从停止对亲人的毒舌开始。
再听女儿的歌曲,其实已经比很多人唱得好听多了。以后不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