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孤僻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最近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大学毕业三年,同学们的日子过得真是千差万别。
1
小李依旧是场上最“忙碌”的人物,从开场到结束,饭没吃几口,微信号倒是加了一卡车。
他是我大学时候的舍友,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冠以“社交达人”的名号,因为他无论见着谁,只要是能说上话的,都得问人家要电话号码。
自从他入选学生会干事之后,社交癖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出晚归,忙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应酬。丝毫不给学习和作业一点时间,甚至到最后,为了参加社交活动,学校的课也是能逃则逃……
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学期,他就挂了4门课(一共8门)。但他仍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有次我问他这样频繁的社交,真的有回报吗?他说:“多条朋友多条路,我现在的社交,就是以后的人脉。”
我想,这样社交认识的人,真的能算做是朋友吗?真的能在你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吗?
时间证明,这样的朋友几乎毫无用处。人家见了你的面,连你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凭什么帮你。
小李的学生会之路也只做到干事,当我问其原因时,他说:“要是我能加了主席的微信,我肯定刷不下来。”
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依旧执迷不悟,只道是他的社交范围不够广,而不说是他自己太注重社交而从未为学生会办过一件实事。
据我所知,小李现在在一家不大的建筑事务所,给人家画施工图,工资只有五千块。

2
饭桌上,还有一个我大学时非常要好的姐们儿,我记得年初时就听到她说要结婚,但是到现在还未结婚,我问其原因。
原来,他的男友和小李一样,对社交有着偏执的执着,认为人脉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她说她男友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递名片。
有次她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吃饭,吃完后她的男友来接她,本来以为男友来也就和同事们打个招呼就行了,谁知道他拿着二十多张名片给她的同事们每人发了一张,并且还挨个打听同事们家是干什么的,点头哈腰的将近二十分钟才结束。
以前她也只是认为男友爱交朋友,仗义疏财,并没什么。但这次男友的行为让她认识到社交癖的严重性,她努力的劝说男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男友也答应了。
本以为她的劝说有一定的功效,但年初的一件事情让她彻底对男友失望了。
年初时,她带男友去见她父母,中午去饭店吃饭。大家都坐好等着上菜时,男友不见了。她也并没有在意,直到吃完结账时,她才明白之前男友是去了前台和经理套近乎。
结账时男友坚持让经理给打个八折,结果可想而知,经理并没有打。为此,男友还大闹了饭店。
这件事让她彻底的认识到想要改变男友的希望破灭了,她的男友沉迷于社交无法自拔,甚至是不分场合。
所以,他们分手了。

3
聚会上还有一个人小林,是当年大学时不折不扣的“独行者”。
大学四年,和他碰面的机会很少,偶尔也是在图书馆看见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书。直到聚会上和他交流,才知道他这四年是怎么过的。
四年中,他常常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健身房,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坐在学校的花园里思考人生……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及其孤僻的独行者。
我问他,你不孤独吗?他说,梦想这条路,注定孤独一个人走。并且四年的独行时光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即使只身处于困境,也能自己走出来。
他还说他刚上大学时,也是急于扩展人脉,但凡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会参加,但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一个学期,貌似积攒了不少人脉,但是仔细思量,这样的人脉真的能称作为人脉吗?真的能经历风雨吗?
后来他慢慢懂得,要想拥有人脉,你自己先得能做别人的人脉,只有你自己有才华了,才能交到有相应才华的朋友。
所以在随后的大学时光里,他专注于提升自我,推掉了一切不必要的社交。长此以往,他的论文获得了国家论文奖,并且也得到了某国际公司的垂青。截止到现在,他是我们中混的最好的。
所以,别让无效社交毁了你的人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专注于提升自己,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