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令人爱惋交加的公子扶苏:贤德皇子、薄命储君
怎样评价一个人,主要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扶苏在《史记》中的出场比较少,所以总体来讲,对他作出评价不容易。先说结论,笔者认同《史记》中司马迁、赵高、陈胜等人对扶苏的评价,就是刚毅勇武、仁而爱人,并且扶苏这人非常正直,有君子之风。但是扶苏未必是个合格的君主,秦始皇一直不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很可能也是看出了扶苏性格中的软弱之处。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史记》中对扶苏的评价:
首先是赵高,《史记•李斯列传》中讲到,赵高扣下了秦始皇临终之时写给扶苏的诏书,想要扶立胡亥作皇太子,继而接班做皇帝,胡亥同意了,然后赵高又找到李斯,威逼利诱李斯同意扶立胡亥作皇太子的做法。赵高跟李斯交锋好几个回合,终于把李斯拿下了!期间,赵高说过这样的话:“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也就是说,赵高对扶苏的评价是“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赵高在进入秦宫的二十多年的职场经历中,对扶苏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笔者想,这个评价应该是非常公允的,因为这是一个要置扶苏于死地的人对这位皇长子的评价。
第二个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旁白。当扶苏收到来自秦始皇行宫处使者带来的诏书以后,看了内容就想要自杀,蒙恬劝扶苏先等等,核实一下再做决定不迟,然后司马迁就写了一句旁白:“扶苏为人仁”,之后,扶苏还是没有听蒙恬的劝告,在使者的连连催促下,扶苏就拔剑自杀了!原文记载如下:“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扶苏死前说的话是,父亲让儿子死,儿子还请示什么?可见,扶苏非常孝敬父亲,尊重父亲的意愿,他似乎对儒家孔子的教导非常信从。当然他不知道,这封诏书是伪诏,他的父亲已经死了。要是真知道的话,扶苏未必去死。
再一个,是陈胜口中。《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决定跟吴广起义反叛秦朝之前,两个人有一番对话,陈胜的话中有对扶苏的描述:“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这里说“百姓多闻其贤”,说明扶苏在百姓中间的口碑很好,威信很高,是个贤德之人。扶苏做过什么让百姓称誉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向秦始皇进言,说杀四百多位术士会导致天下不安定这类的话。关于扶苏所做事情的详情我们接下来马上说。
那么,扶苏做了什么呢?
《史记》中只记载了扶苏所做的两件事,一件是劝谏秦始皇,结果被贬黜到上郡蒙恬军中作监军去了。另一件就是,扶苏看见秦始皇行宫处派来的使者的诏书就拔剑自杀。
先说第一个,当秦始皇受了术士们的愚弄和嘲讽之后,勃然大怒,于是坑杀了四百六十位术士,扶苏觉得父皇刑罚太重,于是劝谏秦始皇,结果,秦始皇不但不听,还把扶苏发配到北边蒙恬长城军团中去锻炼。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扶苏劝谏秦始皇这一段原文如下:“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这样说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一致。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笔者认为,扶苏这话恐怕不是原文,因为秦始皇坑杀的不是儒生,而是术士,焚书坑儒这个词其实是错的。秦始皇本人对儒家也未必多反感,因为秦朝时期,儒生还是有不小的市场的。
扶苏和父亲秦始皇在一起根据《秦谜》的作者李开元先生的考证,我们现在所读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东汉明帝以后的版本,经过东汉的儒生和正统史家们的添加和篡改,已经不是司马迁当年写的样子。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秦始皇形象跟秦始皇的历史真实形象之间,一定有非常大的差距,东汉的统治者为了鼓吹自己的施政学说,刻意贬低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历史形象。扶苏劝谏秦始皇这一段的司马迁原稿可能是扶苏认为秦始皇杀这么多术士是不对的,因此惹恼了秦始皇。《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跟吴广的对话中,这样描述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谏”的意思就是多次向秦始皇劝谏,以至于秦始皇对长子扶苏越来越不满意,后来,一怒之下就把扶苏发配出京城。
劝谏秦始皇,说明扶苏有正义感,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如果扶苏只盯着太子的位置,日夜所想的都是父皇何时立自己为太子,那他还会向秦始皇进言吗?恐怕不会。他就算是把父皇的施政弊端看得清清楚楚,也一个字不会向秦始皇提出的,因为他只有凡事让父皇喜欢,登太子大位的可能性才大。但我们看见,似乎扶苏是正直有余,谋略不足,至少他没有阴谋。我们看见后世的杨广、胤禛继位哪个不是靠阴谋上位!他们靠的是给父皇提建议吗?完全不是。或许,秦始皇让长子扶苏到军中锻炼一下,看看沙场的冷酷,练达一下人情,对扶苏的接班有好处。
扶苏和蒙恬再说扶苏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看见诏书后就自杀了。扶苏作为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临终时选立的接班人,智商一定不低,不然,秦始皇不会重点培养他,最后终于下决心让扶苏继位。秦始皇何时开始巡游,巡游中都是带着谁,这一点,扶苏也一定知道。尤其是秦始皇身边带着皇十八子胡亥,这一点,扶苏心里清楚,父皇比较宠爱哪个儿子,做大哥的扶苏难道不知道吗?父皇在巡游途中带上小儿子胡亥,这不是一个政治信号吗?就是父皇有可能把胡亥作为储君来培养,自己不在父皇的身边,自然得不到父皇的面授栽培了!
所以,很有可能,当扶苏得知父皇在巡游中带着小弟胡亥的时候,心中就已经隐隐觉得,或许十八弟胡亥就是父皇中意的储君人选,但扶苏没有料到的是,他的父皇本来身体好好的,巡游到平原津的时候突然生病,并且病情迅速恶化,没多久父皇竟然一命呜呼了!这一切都不是扶苏能得到的信息,因为,秦始皇的安全工作做得非常严密,消息很难暴露,这一点,扶苏也清楚。
所以,当他看到诏书上的玉玺大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怀疑这是个伪诏,大印当然是真的,但内容根本就不是父皇的意思。扶苏还是政治经验不足,所以匆忙间选择了自杀,刚毅勇武、仁而爱人的扶苏觉得,很可能,父皇对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既然这样,自己还活着干什么呢?但他没料到,不是父皇让他死,是弟弟胡亥的一班人让他死,所以扶苏死得不明不白。
扶苏果断自杀还有一个原因,这跟他的血统有关。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打的是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前面我们引述过陈胜陈词的《史记》原文,在这里就不再列述。陈胜打项燕的旗号可以理解,因为项燕是楚国的名将,最后为国捐躯,在楚国百姓中间有着极高的威望,后来项羽灭秦一路势如破竹,就跟他是项燕的孙子有很大的关系。但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啊!你要造秦朝的反,打的却是秦朝始皇帝长子的旗号,这似乎在情理上说不通啊!只有一点能把陈胜的做法做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而扶苏作为楚国人的外甥,为人仁爱,却被人陷害、不得善终,陈胜打扶苏的旗号,可以引起楚国人的同情!
根据李开元先生在《秦谜》一书中的推断,扶苏的母亲很有可能是楚国公主,她是秦始皇的结发妻子,她跟秦始皇的关系开始时也不错,所以,长子扶苏备受宠爱,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楚系的政治势力代表华阳夫人、昌平君等人相继退出秦朝政治舞台(秦始皇的祖母华阳夫人去世,昌平君反秦复楚),秦始皇的楚夫人不再受宠,甚至有可能被打入冷宫或者被杀。在这种情形下,扶苏因政治经验不足,还屡屡给父皇提建议,所以被秦始皇贬黜到京城外蒙恬军中去了。当扶苏接到从秦始皇行宫来的诏书的时候,很可能脑海中蹦出一个想法,该来的还是来了!扶苏除了自己的才能出众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依仗的了!因为他失去了母亲那边的政治靠山。所以,扶苏见到诏书就果断自杀,乃是基于对父皇心意做出错误判断而产生的绝望。
扶苏奉 “诏”自杀综上所述,笔者认同司马迁、赵高、陈胜等人对扶苏的评价,就是刚毅勇武、仁而爱人,并且扶苏这人非常正直,有君子之风。但是扶苏未必是个合格的君主,秦始皇一直不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很可能也是看出了扶苏性格中的软弱之处。就是这个人缺少为人君主该有的狠劲儿,秦始皇就是担心扶苏即便是继了位,却镇不住身边的大臣,治理国家,单单靠儒家那一套是远远不行的,因为人非常复杂,人性也靠不住,没有杀伐决断的魄力,是做不好国君的,秦始皇对扶苏的不满就在这里。
后世国君治理国家,都是外儒内法,用儒家的道德说教来做政治宣传,在实际操作中不吝严刑峻法。秦始皇死后十几年,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在晚年之所以要废掉长子刘盈,而立刘如意,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刘盈太善良,怕他当了皇帝以后会成为外戚等政治势力的傀儡。扶苏见到伪诏以后的果断自杀也证明了,秦始皇是非常了解儿子的,儿子扶苏道德模范一个,但是政治上太羸弱,太善良,不懂得治国者必须深谙人心,知道人性的不可靠和人性的弱点才能治理国家。扶苏如果生在战国末期,可能战国四公子就会变成战国五公子,可惜,仁孝的扶苏生不逢时,如果他真的继承了皇位,也很难讲,他能把秦朝续命多久,因为,历史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即便他是一国之君,在历史的滚滚车轮运行之中,他也只是一个代驾车夫而已,天下大势,奉天承运才可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