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人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小米粒

在古典所著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一节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生命如何才能有意义?

生命是一个甜筒,而你就是那个筒底,而圆筒的半径就是你生命的半径。如果你能先让自己过得不错,那么慢慢地你可以扩展到你的家人,然后是你的团队,甚至更大的生命半径一一你可以为你的国家、为世界做些什么。如果你慢慢地开始这么做,你会觉得内心踏实,甜甜蜜蜜。

但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外壁很大,但是底部却是空的!他们不像甜筒,却像一个漏斗。随着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外壁越来越高,他们需要承担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收获到内心的快乐。

这是因为他们底部的那个洞,他们没有照顾自己,所以不管你倒入多少幸福、成功,这些东西都会从那个洞漏走。这种人就是“漏斗人”。

一个人如果成了“漏斗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责任、压力,却很少收获到内心的喜悦。他们一边给予,一边又对对方的回报耿耿于怀,因为他们自己也需要爱啊!

但是爱不是给出去的,而是溢出来的。只有充满自己的心灵,然后还溢出来的,才是爱。

我觉得自己有点像书中所写的“漏斗人”,现在的内心没有欢乐没有喜悦,也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无比的平静;又不完全是“漏斗人”,不期待没渴求,没有了情绪。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除了必要的接触和有数几人,已经不在意社交,更不愿意在社交上花费时间。

有一段时间,工作像打了鸡血,充满激情,一点点成绩就能收获喜悦,但忽然之间激情热情消失无影踪,只剩下理智还在,机械应付着。

前段时间报了一个散文学习班,散文写作需要在对景和事的描述中表达一种情感,可自己的麻木导致看什么都没感觉,笔下又怎么会有丰满的语句?兴趣完全丧失了,索性不浪费时间了。

自己在走向孤独。肉体在社会中维持着基本的生存需求,精神已经慢慢地远离他人。好像鲜活的自己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一个机器人,设定好了程序,每天做什么无比明晰,缺少了动感与活力,连以往的大笑都很少有了,只有程式化职业化的微笑。

是懒惰么?日常的安排还是如以往,未曾懈怠。在意的人和事虽屈指可数,但好像只是出于一种责任而不是情感,没有了全身心投入的感受。身体的感知和行动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内心世界里很空,自己清除了好多东西,又拒绝很多东西的进入;可又似乎很充实,没有什么可焦虑和担心的,比较矛盾,自己难以准确描述出来。

这是自渡的结果。

这种状态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不胡思乱想,没有内耗,专注于几项事情,能够坚持下来,形成身体的本能,极其理智。弊端也很明显,缺乏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变得十足冷漠。不再去寻找安全感,也不想去依赖谁,一点点的把精神从这个世界中抽脱出来。我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心中充满爱意,因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满溢更是无稽之谈。

我对女儿说自己无快乐无感伤无欲望,她说这样不也挺好么,与很早以前情绪时时的外显相比,妈妈更喜欢哪一种?哦,好像现在的状态更让自己舒服一些。因为我可以把所有人都屏蔽而不会有愧疚,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自己而不用小心翼翼看别人眼色,可以简单生活而不用费心思讨好别人。我不惶恐也不在意只是自己一个人,他人与我何干。

她说:以前的妈妈有时像是更年期综合症,现在看起来倒是正常地很,情绪稳定,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妈妈是阶段倒置,逆生长?我说,也许是我的更年期症状与别人的不一样呢?对不?!

外表与常人无异,但自己知道,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芯在改变。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生活,无欲无求、平淡平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