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征文精选

少年时代

2017-08-28  本文已影响73人  奔牛牛牛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参加【六专题】八月征文《月圆之夜》

简书【六专题】八月征文丨月圆之夜,谁人未眠?http://www.jianshu.com/p/46e015dd7ad9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2017年8月28日 周一 凌晨两点半

人到中年,还时常想起儿时的事,那時候物质匮乏,但是精神充实。大人小孩每个人都井然有序的生活着。农村人多,都在家务农,基本是“足不出戶”。大人起早摸黑地忙碌,顾不了我们小孩許多事。小孩子也不像現在的孩子这么娇贵,前后塆子每家都有小孩子,一路呼啸就会招来一大群。我们会去河里游泳,摘莲蓬,筑上泥巴堵截小河沟摸鱼。……

我们会用纸折叠成方形对角的板俩人对打,打翻对方的算赢,叠得厚硬有力度才算厉害,才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有时候还会在板里夹着牛毛毡,甚至生锅铁,让人不宜打翻。

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养蚕。学校里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蚕籽,把有蚕籽的小纸片揣在棉袄的贴身口袋里,捂上两三天日夜不离,直到看见小蚂蚁大小的黑蚕宝出来。用鸡毛小心翼翼地扫到新鲜的嫩桑叶上 ,小盒子装着,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细细察看,摘来桑叶喂食。看蚕宝一天天长大,吃桑叶日渐多起来。蚕一天天长大白胖,我们小伙伴之间也常常拿出来比谁喂养的大,谁的最白。直到地里大人们快要收割油菜籽的时候,蚕宝就不再进食桑叶了。把它放在菜籽梗或别的草棒中,它会吐丝结茧……有一天它会破茧而出,变成蛾子在我们放置的白纸上下出密密麻麻的蚕籽……每一个细节都观察得仔细,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会精心喂养,每天上学放学路上还会互相交流,那时候的我们做什么都很专心。

桑栆成熟的时候乌黑发亮,任凭大人们怎样吓唬,说桑栆被蛇吃过有毒,可是我们还是忍不住嘴馋,去爬树采摘。有时候就脱下衣服或者塑料薄膜铺在地上,然后上树猛摇,看着桑栆雨一般的啪啪下落,我们嘻哈乐呵得合不拢嘴!

那时候的小学每村都有,孩子多,但是农村很少一个年级分几个班的,一般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学生。学校里有唯一的教职工食堂,学生是必须回家吃午饭的。学校位置居中,最远的也就两里路。中午在学校的大铁罐(现在的氧气瓶,挂在大树上敲打做上课铃声。)敲响之前必须赶到教室午睡,班主任老师会拿着小竹棍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守候着。谁迟到就会叫到室外问明原因。超时太久的会被罚抄生字或者写篇悔改作文。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高大威严的,甚至可以说闻风丧胆。一次中午回家吃完午饭去上学,路过池塘边的时候,烈日刺晒的大树下,乌龟甲鱼们感觉到了我脚步的震动声就扑通扑通往水里扑,都懒得捞它们!因为怕迟到被罚站就匆忙往学校赶。那时候小孩子一般没有手表更不是现在的信息时代。不一会路上遇到高我一个年级的小伙伴。他说,我们去摘桑栆吧。我本不想去,经他这么一怂恿,心里还是直勾勾的想着桑栆的甜蜜。

摘吃完桑栆,就来到池塘边捧几捧水喝,对着水影拼命擦洗着自己的嘴巴,桑栆的紫色是很难洗干净的,洗好了我们就急冲冲的赶到学校。同学们都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走过来,我胆战心惊,不知道会不会挨棍子。老师低声说:“走,出去。”我怯怯的跟着班主任后面走出教室。在平房阴凉的大瓦沿下,老师问我怎么迟到的,我说妈妈做饭迟了。老师说:“你看不见你的嘴巴么?去哪摘桑栆了?还想骗我?又爬树了,你看你衣服上都染着紫色了,树上掉下来咋办?”我明知道要迟到了……桑栆对我们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暑假的时候,决定升留级。很幸运,每次我都能勉强升级,但是有些时候在同伴们的成绩相比之下,我还是会受到父亲的训斥!严重的会被面对神龛罚跪,甚至被打屁股。每次遭遇这些委屈难堪的时候,我奶奶就会拄着拐杖咚当叮当从房间走出来“救”我。父亲说:“您总是跟他牛皮痒身惯着!”奶奶说:“他是个孩子,大了就懂了,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不要打他!”有奶奶我就有了靠山。直到现在,我能理解牛皮痒身的大概意思,但还是找不出合适的书面语。我总会在短暂的委屈疼痛之后很快忘记,长辈们依然有啥好吃的先张罗给我吃。我会去找后面塆子(一个塆子约住三五六户人家,几个塆子就是一个村民小组。)的海生,(我们同年级同年龄。)背着小篾篓去水田埂上钓鳝鱼。或者拿着竹竿去河边钓鱼。细细的长竹子砍削成型,两三米长吧,用胶丝线系在杆巅,只有鱼钩是买来的,牙膏袋子做沉锡,一小截细高粱杆做浮标。墙沟下挖出蚯蚓,拌上酒的大米,提上鱼篓,钓俱就齐活了……在河边的大树下找好位置撒下窝食,开始钓鱼。那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没有复杂的环境污染,没有围湖养殖,鱼肉润滑甜美!

小孩子一切都是为了玩。我们会在河边挖上一些橘黄色的泥巴包好带回家。捏成卡车形状,车头,车厢,车轮,细细捏,用刀雕刻出车窗,车灯,甚至车里的司机小人,然后搁起来用火烧,直到干硬成形。等到冷却了,我们就用铁丝穿上轮子,组成汽车模样,还在车头插上红色纸旗,像模像样,用细绳牵着。海生在车厢里放上小石子,意思是拉石头的货车。……其乐无穷。(海生现在就是开车跑货运的,不知道儿时的表现是否预示着现在?)那时候很少有父母给孩子买玩具,农村就更别想了。只有小伙伴修平的爸爸在部队,常常给他寄回小飞机,五角星帽徽,还有小坦克等等,让全队的孩子们羡慕不已。修平很大方我们仨常在一起玩,几乎形影不离。

不论上学还是放假,有一件事我们小孩子是必须做的,那就是放牛!放完牛吃早饭,然后背起书包上学,更别说暑假。“黑牛,放牛去哦!”当院子后面传来海生他们的吆喝声和牛蹄的蹦哒声,我就会赤脚飞奔出门,牵上我家的水牛和他们一起去放牛。总记得那时候的我们,夏天很少戴帽子,很少穿鞋子。晒得黝黑!要么洗了澡才屐拉着一双生胶硬底拖鞋。

夏天我们放牛,很多时候都是骑牛下河。河里长满荷叶荷花,郁郁葱葱一望无边。河面还有菱角等水草。骑在牛背上,阴翳蔽日的荷叶林,水牛大口大口的嚼吃着荷叶,我们当然也不闲着,拉摘着莲蓬。嘻嘻哈哈的笑声在荷叶林中飘荡。莲蓬太多了,摘了三四串,(我们用一根留有长长荷梗的莲蓬串满莲蓬。一根约有一米多长。)一手拿不下了。我倒是急中生智,摘下来多余的莲蓬将它串在牛绳上,牛照样吃着荷叶,我一样摘着莲蓬。等牛吃饱圆滚滚的大肚子,甩着尾巴游上岸的时候,我还在得意洋洋,心想他们肯定没我摘得多。上了岸,他们果然摘得比我少多了,我牛绳还串着一满串呢,他们很是羡慕!

我们牵着牛绳说笑蹦跳着往家走,小孩子的快乐是那么纯真无邪又是那么容易满足。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快乐无比的。我一手提着四串莲蓬一手牵着牛,走了一段路,突然间感觉牛绳越发变得轻了。回头一看,牛正津津有味的嚼着莲蓬。吃完一个,接着又一个莲蓬顺到了牛的嘴巴……惹得海生和修平笑得直不起腰,眼泪都笑出来了,原来牛是吃莲蓬的!

他们越笑我是越气啊!绕起一把牛绳狠狠的抽打几下牛屁股,牛疼得直往前蹦。我大力回拽着牛鼻子!牛瞪着大眼睛,奈何不得,只有停下来。好心疼摘了那么大串的莲蓬被它轻轻松松嚼吃……牵短一节绳子对牛吼着:“搭角!”牛乖乖的俯下身,低弯下牛角…… 我得惩罚它,要它驮着我回家。我踩着牛角跨骑上背,俩伙伴都跟我一样骑上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我们的牛这样懂规矩那是因为我们这仨小顽主持久训练的结果!几项基本的规矩牛很懂得:怎样让主人跨骑上背;抽几下牛屁股就该原路返回牛圈里,等等……

小时候的我们不只是玩,那时候农村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也没有城镇买房子。除了种地还是种地,我们这里在那个时候种两季水稻。一季是白谷,也称早稻,白谷收割完就是种复晚谷,复晚的时候就是暑假三伏天了。大人们天不亮就下田劳作。扯苗扎成一把把,拖到田边码在夹端上,(用宽竹条做成的挑东西的农具,多用来挑秧苗挑猪草等。一担秧苗带泥巴足有两百斤啦)当大人挑着秧苗倒在待种的水田里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负责一把一把甩开,分匀到水田里的各个地方。

偶尔有背挎着泡沫箱子的人来田埂上卖冰棒,五分钱一支的冰棒,清甜可口回味无穷!当父亲买来冰棒用搪瓷杯送到我手中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多么的美妙!

很多时候田里的水被太阳炙烤得滚烫,人们照样赤脚劳作。(后来才有农泥鞋的出现。)我的腿被水烫的生疼,小小的身子头戴大大的草帽,影子投在水面上活像一支移动的蘑菇!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对我来说最怕的是水里的蚂蝗!……我常常因为看见一条小小的蚂蝗而拖泥带水连爬带滚飞奔上岸。“男孩子怎么还怕蚂蝗?”无论妈妈怎样说我都好久不下田。直到现在我都还怕,主要是恶心。

秋收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上学了。但是礼拜天还是有的,一星期只是在星期天休息一天。没有现在的双休日。

我家有只小黄狗。每到上学的时候小狗就会跟送我好远。我会回赶它好多次,丢土坷垃扔它,它才“嘚嘚”往家跑。

课间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疯狂的十分钟,我们的教室是土房子,门向朝东,对面一排是解放前地主留下的薄片灰砖和红砖补建的食堂。食堂屋檐下有口大水缸,同学们总是为了喝上水缸里的一口水而疯抢瓷杯,一直还记得瓷杯上圆弧排列着的红字:勤俭建国节约闹革命!为了抢到这只搪瓷杯,几多欢喜几多愁!其实都是闹着玩的,不会打架斗殴,抢到手的人会被人群恭恭敬敬的让开一条道,骄傲的舀起一杯水津津有味的喝。等喝完了新一轮嘻嘻哈哈的哄抢又开始了。这算是一种娱乐运动。

还有就是斗鸡!分成两组,挨个派出选手,盘着一条腿,单腿蹦跳去用曲起来的膝盖冲撞对手,谁双脚落地就算输。

第一次见到放大镜的时候,是一个太阳很大的上午。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等老师走出教室,我们就会蜂拥而出。在水泥砖砌的乒乓球台上,有位同学拿出放大镜烤着树上掉下来的一条大毛虫!放大镜聚着太阳光,焦点始终跟着毛毛虫,毛毛虫扭转翻滚最后毛烤燃了,整只虫子被烧焦,围观的我们唏嘘不已!

体育课的时候,篮球只有一个,足球排球都不知是啥样子。女生自带跳绳,抓子,(就是用布缝成小袋子,里面装上米像小小豆腐块,翻转抓着比灵活技巧。)我们会用小刀把柳树枝切成整齐的一节节,刻留合适的树皮,有手榴弹,有一二三四,等等,抓成一把随手松开,再一根根捏拿开,不能带动其它任何一根,动了就算输。比得是心灵手巧,心理素质稳当……

在我放学的时候,离家还有好远就会看见小狗蹦跳着来迎接我,直往我身上扑 ,到了屋旁,一只鸭子摇摆着来了,八哥也蹦跳着来了。八哥是我从树上捉下来喂养大的。它们都来迎接小主人了……为了这只八哥,我还挨了父亲的一顿打。

放学了,就在海生他们塆子旁边的树林里,我们仨发现初生的小鸟,都争着爬上去捞下来,我奋勇当先,一直爬上树稍,看着叽叽喳喳的雏鸟,心里喜滋滋的,“里面有蛋么?全孵出来了吗?”小伙伴在树下仰着头好奇的追问……我听见一个大人的声音,“幺儿,下来哟,今天我们买了好多苹果!”

苹果!几时吃过啊?!好几年前,跟着大人们送村里最后一批知青回城时,一位知青叔叔曾经送给了我一个的。更多的只是在语文课本里见到了!

那是父亲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他来到了树下,手里拿着赶牛的鞭子,戴着旧得灰白的草帽,裤腿卷起过膝盖,脚上有泥巴,浑身都有泥巴点点。父亲面带微笑,我觉得有点蹊跷,但我还是赶紧捉了一只雏鸟小心翼翼的放在上衣口袋里,迅速下滑,我们爬树游泳都是相当精通的。等下来地面,父亲颜面突变,瞪眼大怒,脖子上的筋都崩直了!“你要吓死老子!那么高的树!……怎么办啊!!”拎了一下我的耳朵,火辣辣的疼,嚷着我滚回去,还抽了我一鞭子啊!我回到家依旧是面对神龛跪着,晚饭的时候奶奶才来解围。父亲这次是真的气极了,奶奶先前几次想拉我起来,都被父亲阻止了……

而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晚我都会找寻蚂蚱,螺丝肉来喂养这只雏鸟,看着它羽毛渐渐丰满慢慢长大。父亲给我编了一支鸟笼,在我记忆里父亲脾气不好,严肃,却多才多艺,毛笔字漂亮!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文化人。

几个月后,八哥会飞了。

有一天放学,小黄狗依然跑来接我,每天下一只蛋的鸭子和我心爱的八哥也照常来接我。八哥蹦跳带飞。它完全可以翱翔蓝天了……不同的是屋脊顶上站满了一长排八哥,叽里呱啦吵着热闹。好像聚集在一起开大会!妈妈说一下午突然来了好多八哥,总是这样叫着不走,可能是来找伴了。我的八哥一路蹦跳着伴我进屋,直到我在神龛上挂好书包,接着它就飞出门去,在门口对着屋脊上的群鸟乱叫,屋脊上的许多鸟儿都蹦到屋檐边对着我的八哥不停的“喳喳”。我似乎知道要发生什么,心里难过,很落寞。走出门,八哥围着我跳转几圈,我像往常一样去捉它,可是它飞到禾场边,不让我捉了。在鸟儿们的嘈杂声中我的八哥飞上了屋檐,和它们一样直着脖子摇晃着头对着我叫,我召唤八哥下来,可是我的使唤失去了法力。这样过了很久,鸟群中有一只盘旋而起,紧接着所有的鸟儿都飞了起来,我再也分不出哪知是我喂养大的八哥了。满天的飞鸟绕着我家的房子转圈。我眼泪旺旺,奶奶叫我进屋,说野物喂不家的。群鸟绕飞一阵子后向着南方飞去!我的八哥飞走了!

冬天到了,寒假还早,一个清冷的早晨修平走了,他们一家作为随军家属搬去了北京……

临走时特地来向我道别。我刚起床,他黑黑的脸蛋,小眼放着光,透着机灵!从小在我们队里大人们一致认为他是最机灵好动的孩子。他笑哈哈的和我家人打招呼。喊着我的名字,表面看似开心,其实我能看出他对我的不舍。在堂屋里,他送我一支带有橡皮擦的花铅笔,笔尖都是新削好了的。这是贵的那种,要七分钱才能买到!我将自己做的心爱的陀螺送给他,心里有着小孩子说不出的酸楚。握住他的手,(虽然我们常在一起玩,但我们从没有握过对方的手。)叫他记得给我写信!眼泪在眼眶里转圈就要滴下来……

海生很勤劳,队里的大人们送他外号叫“圈圈转转”(意思是他像大人一样闲不住,总会圈圈转转在外面找回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但我是不会叫他绰号的,他也不会叫我绰号。星期天上午海生约我去坡上挖树墩!没有树干的树墩,挖出来晒干,冬天里烤火用。午饭时间都过了,天飘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各自挖了好几个墩子,不觉得饿更不觉得冷,干劲大着呢!(现在十岁左右岁的小孩子都在做些什么呢?)用茅草辫成绳子,捆好树墩扛起来,在大雪纷飞的田间奔跑回家。大人们有时候也会夸奖我们,说我们能干,我们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炊烟缭绕的傍晚,禾场(农村家门口就是禾场,土话叫稻场)的石滚旁有一个大树墩,在那里有两三年了吧。那是父亲挖回来的。足有两米长齐我胸前那么高!我亲眼看见从下沿跑上来一只老鼠,直钻进树墩里去了。很兴奋的跑到屋东头对着海生家喊:“海生,快来啊!抓老鼠噢!”“噢,来咯!”海生从他家奔跑出来。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件觉得好玩有趣的事物――

把多余的树洞堵上,只留下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用小桶提来水拿瓢往树洞里灌!专心看着出口,只希望老鼠窜出来!

可是始终没有动静,细听也没有声音。我说用烟熏试试吧!海生也觉得可以。抓来一把稻草点燃,浇点水乌黑的浓烟直往洞里飘 ,老鼠在树洞里打着喷嚏,上窜下跳咕噜咕噜响,听到声音我们开心坏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果然有效果!“哈哈哈……海生看紧些小心老鼠跑了!……”海生用蛇皮袋子对着出口,我用棍子敲打树墩!老鼠在里面忍无可忍终于射箭一般亡命窜出!“嘭”得一声跳进了蛇皮袋子……紧张的捕鼠大战胜利了!我们肚子都笑疼了。

没有了陀螺,我得自己再做。海生用的是墨水瓶里面插进木桩,底间削尖镶嵌着铁弹珠!我用的是纯圆木做的,陀螺选材必须坚硬,底部椎体不能太尖且轴心不偏,还有必须镶嵌铁弹珠!我们常用的是广线带子做的陀螺鞭。(类似现在的鞋带)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飞跑出教室,女孩子跳绳,抓子儿,踢毽子,跳田……男孩子呢,打陀螺滚铁环斗鸡!……大大小小的铁环几百个孩子奔跑推滚,一直围绕着教室奔跑,“嗡嗡”作响!各得其乐,热闹非凡!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乡村大小路都是土路,原生态物种丰富。树多草绿水清……没有激素的果蔬,鱼肥味美猪肉甜!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有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尽着各自的能力将每件事情做得更好!

逝去的日子永远回不去了。

再看看现在的某些孩子们,啥东西都是买,绝大多数孩子贪玩游戏,严重缺乏身体运动。挑食,偏食,身材多数瘦高,因为爱吃激素食品,不是细瘦就是肥胖,佝偻驼背很普遍。以前描写一个有文化的斯文人总是说:戴着一副金色边框的近视眼镜……现在戴近视眼镜与读书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了。很多孩子成绩很差也先框上一副近视眼镜,玩游戏近视的!科学的来说,真正近视前有一段假近视的过程,完全可以不戴眼镜调节过来。他们却往往以此为美,自己觉得戴上眼镜显得有文化,所以错过了矫正的大好时机,变成真近视了。

有人作画把现在的某些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痴迷状态和晚清吸食鸦片作对比,真是恰如其分啊!

图片来自网络

“纸上得来終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的诗。大人们常常对他们灌输说要珍惜时光,要节约用钱,要有爱心,要孝顺……其实这些对一些孩子来说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他们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现在的孩子多数懒惰,追求奢华好逸恶劳。甚至脱离社会活动,活在网络虚幻中。这样的孩子思想空洞,情绪焦躁,严重缺乏冷静思维。有些甚至听不进长辈和老师的任何忠告,目无尊长,完全缺乏传统美德。

有一个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拿着自己伯伯的手机玩游戏,被诱惑入迷,将他伯伯的几千元微信款全充进游戏里面去了。这是我周边的真事!他们对钱的数额没有概念!更不懂得钱的来之不易!

新闻里常常爆料某个孩子偷父母的多少万元钱,去打赏美女主播……往往是越没有文化就越不知道什么底线,越没有自控力 !他们浮躁,遇到一点挫折就歇斯底里甚至走上极端。因为缺乏文化知识对身心的引导,他们在蛮荒的精神世界里,野蛮的生长着身体和犟脾气!

因为他们不接触现实,不参与正常的劳动。总是惦记着游戏玩到几级了,需要买哪些装备了;几点某主播会开始直播……脑子里全被繁杂无聊的虚拟占有了。哪还会感受得到人情冷暖?哪还会有感恩之心?因为麻木了!这样更别谈读书成绩什么的了。他们可以夜以继日的打游戏,玩游戏似乎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度,都要适可而止,太过了就会出问题了!

七零后比上一辈人幸福很多,他们从小积极创造(玩具都是自己做的,就是创造。)劳动,体会到生活不宜,人情冷暖,良好的继承着传统美德。八零后条件变得优越,少有吃苦的孩子。九零后网路发达,一些孩子沉迷虚空……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2014年8月15日 习近平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可见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对少年,青年寄予了多么殷切的期望!

改悔吧,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们!光阴似箭,稍纵即逝!为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也为了自己有个光明灿烂的前景,勤劳肯干,锻炼身心,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奋进吧!!

http://www.jianshu.com/p/46e015dd7ad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