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阅读挑战--Day80
今日读:《水煮重庆》第一部分袍哥人家
上节我们讲到了如何加入袍哥,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讲历史上有名的袍哥代表人物
讲人物之前不得不说下老重庆的袍哥公口。
什么是袍哥公口?简单来说是某地袍哥的基层组织,也叫堂口,但是堂口这个名字不免会让人和土匪山大王联系在一起,为了看上去无害,往往会叫“XX公”、“XX社”之类。大的公口上万人,小的则几十、上百不等。
袍哥始于清初,清末开始公开化,辛亥革命后达到高潮,到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解散,从此重庆袍哥成为历史名词。
就像江湖中总有一些大侠存在一样,袍哥并不流里流气、土里土气的形象,这其中也有一些能人、奇人。
才情卓绝的唐廉江
唐廉江在26岁时成为重庆仁字袍哥的“舵把子”,是全重庆仁字袍哥大爷中的大爷。
唐廉江是读书人出身,有胆识,善决断,并且多才多艺。
有胆识:1900年,唐廉江带着弟兄们闲逛,在陕西街八腊庙巷口(现曹家巷旁,已不存在)看到一个天主教神父在殴打中国人,当坊总把也作为帮凶,唐廉江带头把两人痛打一顿。为此,他不得不远走日本避难,同时在日本搞起了袍哥活动。敢对孙中山说不:同盟会在日本和重庆一直在争取他加入,但是他认为孙中山只会煽动气血方刚的青年搞小暴动,容易失败,一直拒绝同盟会的招揽。
善决断:1911年11月22日,重庆起义成功,给一直拒绝参加革命的唐廉江极大刺激。两天后,唐廉江带着弟兄在璧山策动了璧山起义,然后摒弃前嫌,任职蜀军政府的革命宣传员一职。
多才多艺:唐廉江口才很好,曾发表演讲感动的小丫头将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银耳环捐了。他还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曾在日本和李叔同、欧阳予倩组建了春柳社(中国人最早的话剧社),演出《茶花女》等剧。他还会植桑喂蚕、造炸弹。
但是因为唐廉江坚持袍哥路线,认为嗨袍哥才是出路,使得他即使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但因为之后一系列的选择,落得凄凉晚景:65岁时因为无钱就医,左臂被刺以后只能躺在床上苦捱。
重庆老炮儿--三位大腕
田德胜:参加过重庆辛亥革命的老一辈袍哥大爷,但是人品不好,强买强赊、居功求财、好大喜功,但是对蒋介石十分忠诚。1949年11月中旬,解放军都打到重庆大门口了,他居然和石孝先等人组团欢迎蒋介石最后一次光临重庆。
唐绍武:重庆当年有一家知名度非常高的、仿老北京的莫斯科餐厅,叫沙利文西餐厅,就是唐绍武开的。唐绍武出名,是因为重庆轰动一时的吗啡案。1932年,国民革命军24军独立旅旅长邓国璋走私吗啡被法国方抓住,是唐绍武在其中多方周转,最后把自己也陷进大牢里去,但是他抵死不招,使得邓国璋逃出生天。
石孝先:黄埔军校三期生,曾留学意大利学山地战,其父石青阳。他是同盟会的铁杆人物,生猛到蒋介石办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办到。
范绍增:把袍哥嗨到上海
范绍增,礼字袍哥,川军将领,因一脸憨相,人送外号范哈儿(傻子)。他一辈子际遇之奇,完全可以写几部小说。
13岁和爷爷打架,把老太爷打伤离家出走,第一份工作是跑去给人家看赌场,后来参加了袍哥,跟着张作林(非张作霖)当了土匪,张作林被剿灭后他独自带几百人占山为王。后来被收编进国民党军队,不小心成了范团长。
后来被派到夔(kuí)门驻扎,居然和刘伯承交上了朋友。几经辗转,范绍增靠着肯打硬仗升至师长,从杂牌军变成了主力部队。云南松山大战范绍增部队就有参加,但是没打下来,没了部队的范绍增就又回了重庆,和孔祥熙、杜月笙混成了亲家。
抗战胜利后,因为辈分问题,范绍增跑去上海参与了筹备益社,其第一宗旨就是所有益社袍哥辈分一样大,部分仁、义、礼、智、信五堂。机缘巧合下,他成了益社的当家大爷,还和华北解放区做过生意。
重庆也有洋人袍哥和乞丐袍哥,代表人,有希腊人巴巴达及叫花子谭照康。
重庆各路袍哥中有一朵奇葩--女袍哥,惹是生非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悍,能飞起来打人,四川女袍哥更能真刀实枪的上战场。由此看来,重庆耙耳朵多,也是有历史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