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ing反思之二- 同理心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唐芷

coaching的第一课讲如何准备做一个合格的教练。教练有两个重要的素质,“同理心”和“智慧”。今天想说说关于同理心。

和老师的第一个谈话,我说到自己对于能不能成为coach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同理心。一年前的一个coaching课堂上,老师在讲做一个coach需要关注客户,对他们的生活充满好奇心,并热衷于通过教练技巧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当时很困惑地问“您的意思是我要在乎每个人吗?”,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我的客户。老师看着我困惑的神态笑着问“do you have problems with it ?”

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capacity非常小的人,只能在乎我的家人和生活中少数的朋友,没有办法在乎更多的人。或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中西方文化的强烈差异,或是每个人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试问,什么是“在乎”?也许在西方文化里,花时间听一个人的倾诉,愿意给出诚恳的意见,这就是“在乎”;可是在我们的文化里,流于形式的嘘寒问暖和满足自我好奇心的探寻可不是“在乎”,“在乎”是我愿意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或者付出多过正常预期的努力去帮助一个人,才可以认为是“在乎”。coaching时间里一对一的谈话,不是因为“在乎”所以倾听,更多是一种这个关系里对客户的义务。coaching的关系本来就是基于专业性和需求提供的一种商业服务,比如辩护律师和被辩护人,所以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

当然,你可以说“同理心”是一种能力,那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包括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和共情。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消化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生怕一不小心就落伍于时代。我们每天应对各种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在快节奏的工作中精疲力尽。我们只看八卦,或者冷漠或者嬉笑怒骂只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一切,淘宝购物,付费课程,交友相亲。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炫耀自己的幸福和富有,却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和“在乎”周围人们生活中细微的变化。

生活或许已经过于残酷,像粉碎机一样卷进时间和生活,然后甩出很多支离破碎的片段,剩下的只有疲惫和空落落。同理心作为一个能力,我相信我可以,但是我越来越没有力气和兴趣去“同理”别人了。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我们仍然热爱生活,但是我爱的是我的生活和我生活中的人,对于我生活之外的一切,了无兴趣。所以说我也许并不合适做一个教练。

让人欣慰的是,教练是可以选择客户的。既然要“在乎”一个人,当然要有一些尺度和标准。这也许并不利于我们拓宽作为教练的经验,但是它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去服务我愿意服务的人。倾听,理解,共情。也许当我真的把教练作为一个职业和手段的时候,我会理性的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同理”任何一个人,期待有这样一天。

Coaching反思之二- 同理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