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马逊第一封致股东信想到的

看过听过学习过无数次贝佐斯创办亚马逊的故事以及他的超前的管理能力之后,今天终于找了贝佐斯在1997年第一封致股东的信来读。读完后感触良多,亚马逊能发展到今天感觉很多都已经写在了第一封致股东信中了。恰好今天美股第五次熔断,亚马逊作为唯一逆市上扬的科技股,自己更能理解其为何能发展到如此规模,也明白为什么每年的致股东信都会附上这第一封发给股东的信。
简单地说第一封信就是说明了亚马逊这家公司的立场:长期主义,永远为用户和增长服务,而非赢利,并说明了一些措施。幸存者偏差总是存在的,很多重视用户的公司可能早就消失在时间里了,但现在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无一例外对于用户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重视,也能说明这件事的关键性。我感受比较深的还有,去坚持做这件事,并且不害怕把这件事标榜出来,每年附在后面,让股东让整个社会监督,这是需要勇气的。坚持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这样固执的坚持也同样需要勇气。我们说因为上面的原则最后是亚马逊赢得了市场,这样说当然不负责任,这也只是这家公司表现出来的一点。一家公司成功是复杂的,任何简单化的归因都无助于我们的思考。所以我们才说海底捞你学不来,我们才知道,即便得到app把自己的品控手册一直在app上公开,不断更新迭代,里面怎么去做知识产品说得清清楚楚,可其他知识付费公司就是学不来。为什么学不来?表现出来的永远是一小部分,更大一部分总是隐藏在下方,看不到摸不着。
一家公司我们是很难判断是否能获得成功,有太多偶然因素在里面了。但一家公司是不是做不大我们却能看得清楚,包括一家公司是不是在衰败的路上,已经命不久矣了。它是否会为用户考虑,是不是追求长期而言重要的事情,从CEO到部门负责人,我们都能看到这些迹象。当一家公司集中爆发出问题的时候,力挽狂澜总是非常小的概率事件,走向衰败几乎是必然。是因为员工不努力吗?或者老板们不努力?不是的,是因为问题一旦出现了,不可能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可能所有链路都出现了问题,可能是隐藏很久的问题都显现了出来。拆东墙补西墙,也拆不过来,也补不过来,员工绝望的放弃,各司其职,准点下班,老板们踌躇满志,也是有心无力,会妥协,会取舍。一旦开始妥协取舍,很多事情直接压上来,喘不过气,逐渐失去斗志。
这样的公司像在一条船上下不来,只能任由这条船往前走,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惯性做出来的,在船上使不上力也调转不了方向,哪怕前面有冰山,即便看到了,也只是想着把船加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假装前面没有冰山。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在一天,就尽己之力,哪怕人微言轻,能做一点,不仅是对公司,对自己,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不管怎样,不能假装前面没有冰山,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