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小议(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5968/a4935da78f9a70b1.jpg)
周末的上午,阳光满屋。
女儿和她的好友ノリカちゃん以及两个妈妈去軽井沢滑雪去了,我在家留守。
没有什么事,接着写写字吧。
早上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说“三姓家奴吕布为什么极受日本人的追捧”。看完了,觉得写得特好!
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在日本是极受欢迎的,几乎妇孺皆知的。那诸葛孔明、刘皇叔、关云长,还有曹操、司马懿,孙策、孙权、周瑜周都督,然后赤壁之战,然后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等,日本人是耳熟能详的。他们对于三国历史之了解,甚至更甚于中国人。咱们的国人,包括我,有多少真正读过三国演义的,反正我是没有读过。包括三国志,日本人都在仔细研读。我的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多半是从小学课本以及电视、电影上学到的。书反正我是没有看过。
我们楼下有个“立呑屋”,名字叫“シュラン(译成汉字就是酒乱,酒后乱了,或者是喝到酒乱为止,至于乱什么咱就不去管了,呵呵)”。立吞屋,顾名思义就是站着吞,吞什么啊?酒。日本好多这样的酒吧的。说日本人好酒,尤其是男的,下班后不在外边喝一杯是不回家的。国内老说日本人下班后直接回家的话,会被老婆训,会被老婆觉得没有用,所以即便下班后公司没有事,没有应酬,日本人也会自己到哪儿去喝点,等到9点来钟才回去。这种说法吧,有点偏颇,在我的理解和观察来说可以说是不正确的。或许有那么点上述因素在里边,早回家了会被老婆觉得没有用,或者被觉得没有在努力工作,但更多的是,日本人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在公司、社会上有这样那样的规矩(rule),他们白天必须“小心翼翼”,简单地说,必须带着一副面具,必须“装”得很努力、很有礼貌、很守规矩,这些个东西肯定会形成压力(stress),那这种压力如何释放啊?就是喝酒咯!所以他们下班后都会找个地方喝一杯,不管是“居酒屋”,或者是前面说的简单的“立呑み屋”,喝得微醺,通过酒把白天积累的那些个压力和不快释放出来,然后摇摇晃晃地回家。第二天接着带着面具去上班,晚上接着通过酒来释放。如此循环往复,而已。
我到了日本后也培养了同样的习惯,可能的情况下,喜欢独自去一家小酒馆,或者”立吞屋“,或者“焼鳥屋”(就是烤串店),点几个串,或者加上“豚足”(猪脚),黑肚丝(他们好像叫“千枚”),再就是“もつ煮”(就是煮牛杂)等等,烫壶清酒,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喝,高兴了跟店主(他们叫マスタさん,从英文master而来)拉拉家常、世事什么的。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好了,有点说远了。说回来,讲讲我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只代表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日本文化的来源首先是中国文化,它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现在他们用的字都是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人,来了日本也是可以生活的,因为他们的报纸、电视新闻、路标、广告牌,上面都是汉字,90%以上,咱们中国人看了,不会念,但是意思也知道个十有八九。他们有所谓的片假名和平假名,这平假名就是采用我们的汉字,或者汉字偏旁,所谓的五十音图,总共50个,有点象英文的24个字母一样,然后拿这50个平假名也拼字。举个例子,好吃或者好喝,在日语里边叫“おいしい”,这个是平假名,写成汉字就是“美味しい”;再譬如可爱,在日语里边念成“かわいい”(读音卡哇伊),写成汉字就是“可愛い”。然后片假名呢,实际上也是汉字的偏旁或单个汉字而来,アイウエオ、カキクケコ,是不是从汉字的偏旁来的?片假名也是50个字,和平假名一样。片假名主要用在外来语的注音、以及公司名字上,例如上面说到的店主,他们借用英文的master,然后用片假名注成“マスタ”,再如他们的“小时工、零工”,叫做“アルバイト”,这个是从德文而来,由于日语里边没有小时工这个概念和对应的词汇,他们就直接从德文里边“拿来”,用片假名注音,直接使用。
这汉字应该是从东晋或者往后的年代传到日本的,在这之前日本时没有文字的。你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边的好多字就跟现在的平假名一样,例如あいうえお,这个あ字是不是就象咱们的”安“字,い是不是就是”以“的半拉,再如助词“ご飯を食べる”中间的を字,怎么看怎么象咱们的草体汉字吧?再有,日本的语法都是宾语在前,动词在后,所谓的宾语前置,然后中间用を连上。其实这也是我们古文的文法。说起来,我老家的方言至今保留古汉语的宾语前置法,如,回家在我老家话里边叫“家去”,日文里边叫“家を帰る”,是不是一样?所以说,日本文化的传载工具文字,就是源于中国,然后他们自己加了一些改造,做了些发明,就成了现在的日语。
然后中国的儒教、佛教、禅宗,更不用说,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是悠久且深远的。他们从隋朝开始拍使者到中国,所谓遣隋使,后来又遣唐使,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方式,来中国取经,然后在日本加以应用。这种学习以唐朝最为盛,那个天皇叫圣德太子。这个人在日本历史上很重要,可以说是他通过派人向唐朝学习,开启了日本的文明史!现在京都的那么多寺庙,包括他们的和服、茶道,等等,皆是取自我们的大唐。只是后来咱们有些“妄自菲薄”,觉得是糟粕给改造或者扔掉了,但他们依然当做“国宝”和“文化财”保留至今。儒家对他们的影响也就不多说了,在日本提起孔子、老子,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至今是他们为人和经营公司的教条,或者说信条!这是这些个优良传统在中国有些失传的兆头。
上面说的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暂时先写到这儿,肚皮饿了,填吧点东西然后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