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分享】与名人之约8.1班 陈萌 段佳松 王宇博
我和李清照有个约会
易安,这是你的称号,并不妩媚,反而有些刚强的味道。反倒是“清照”,皎月清照,柔美的月光下有些许冷清的光辉 ,也有着柔美而明亮的色彩。
最初认识你是因为那首“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好一个“怎一个愁字了得”心中的往前心事似乎被你一语点破。一个“愁”字让我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里似乎找到了什么可以诉说心中的万千心事。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品读你那些优美而又凄凉的句子。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李清照,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后来,翻开一本写着你的故事的书,仔细的读了下去,于是我与你相遇了……
你到底经历过什么?我急迫的问着。你却微微一笑,笑容里充满无奈与忧愁,之后向我诉说了你的故事。
当我听完你的故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你那传奇而又坎坷的经历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就就挥之不去……
你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也因此感激上天。但当你的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外出留给你的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思恋时,你流泪了。但是你将这份潮水般的思恋融入你的诗词,使你的诗词光彩夺目。可是不幸又发生了,你的丈夫真正离你而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国破家亡,被迫离家的忧愤是你的心碎了。正如你描写的那样“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丧夫失国的无奈与忧愁是你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而你的忧愁又怎仅仅是简单的孤独与彷徨?你的凄凉又怎是我们所知道的凄凉?你不仅承载着亲人生死两隔的无限伤痛,还承载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苍凉。
这是一个怎样的宋朝女子啊!我惊异于你那柔弱身躯里所藏的灵魂。有小女子的柔美与善感。也有男子汉的勇敢与刚强,更有着平常人无法具有的爱国请操与坚定的信念。在那个禁锢自由的年代你却执着的追求自由。没有人给你任何典范,你却真真实实完完美美的做到了,而我却似乎越来越看不透你了。
轻轻地,你走了,在不知不觉中走远了,留下一个身影给我们品读。在我的眼里,你的身影是那样高大,屹立在那样一个不朽的时代。而我要以你为榜样,像你一样伟大坚强,执着向上!
喜悦分享人:8.1班 陈萌
我与斯诺有个约会
有人用生命献给了自己,有用生命献给了科学,还再用生命献给了工作,而埃德加·斯诺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用来前往苏区。
每每人想起他,总会想起他的著名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生在美国的堪萨之城,这座城被称之为“索证之州”,这也是他有了自己的理想一,成为一个记者并准确的写出亲眼所见的事实进行报道到。
1936年六月,爱德加·斯诺便,便前往被国民党重重包围的苏区寻找中国共产党。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埃德加·斯诺写这本书时的真实性∶客观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如果我和埃德·加斯诺有场约会,那一定在西北的苏区!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斯诺对长征的无比敬佩之情,他激情四射的写下了这伟大的“英雄的史诗”。赞颂他是近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假如我和埃德·加斯诺有场约会,那一定在长征的征途中!
从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伟人正矗立在我身旁。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描写了大量的伟人,形象的写出了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性格和形象特点的一手资料。假如我和埃德加·斯诺有一场约会,那一定在伟人身旁!
假如我和埃德加·斯洛有场约会,那么这场约会一定是从《红星照耀中国》中谈起!
喜悦分享人:8.1班 段佳松
我与吴均有个约会
吴均字叔痒吴均写的书大多与写景见长,诗亦清流丽,他的文章俊拔清新。而有古气,时人纷纷效仿,称他写的为“吴均体”。
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的影响的士人之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吴均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搞,免其职。于是吴均开始他隐居的生活。寄情于山水,变成了他的志趣。当面向这一江生生不息的春水时,吴均站在船首临风叹道“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今日风采,不逊当年啊!”至今难舍,灵动江水。
翻开历史的汗青,时光的车轮辚辚碾过。在曾经的布满垃圾的河床上,在漂浮着油腻的江水中,心中忘不了那与这片江水立下的誓言。我要去寻找那冬春静如银练,夏秋涛声拍岸的如画入梦的一江碧水。
如今我找到了。富春之奇山异水如在眼前。坐看云卷云舒,静观潮涨潮落。都说静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偶然崛起的情。江面上充斥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热情又偶尔点缀一种“悠悠渺渺属寒波”的清暇,这“静”字便油然而生。独静的美是单调的,动中有静,静中致动的美才是真美。耳边没有恼人的汽笛长鸣,眼中唯有一行行骑车人和着春的明艳,夏的翠绿,秋的煞红,冬的皑皑来往忙碌。运动的热情似火般燃烧着全身,躁动又忐忑,忐忑又躁动,倾心于这生态文明的低碳生活。脚下踏着古老的青石板,任汗如雨下,唯有一颗坚定的心与他相伴。吴均露出欣喜的神色,“美哉,美哉”赞不绝口。顺流而下,江两边百里绿色画廊的绿呀,不是北京什刹海指地脱不了鹅黄底子的绿杨,也不是杭州虎跑寺旁高峻、深密的,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绿壁”,却是绿色江水的一道天然屏障,细心地呵护富春江。
当家门前曾经的臭水沟不再散发出恼人的臭气时,当山与水之间再也没有乌烟瘴气弥漫其中时,“水碧山青画不如”实不为过。欣赏着这幅匠心巧琢的天然巨画,心湖以漾微波矣。
喜悦分享人:8.1班 王宇博
春风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