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 |  习惯得加点思考才够味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载空悠悠

--《如何改变习惯》十条阅读清单

跑了一个赤道,以为自己看遍了风景,谁晓得是原地跑。

1、 不反思,等于白做

我坚持五点多起床700多天了,如果每个第100天,或者30天都进行反思,那我早起多处来的时间将让我获得以下益处:固定时间苏醒;按计划高效完成小目标;发音更稳、更科学,朗读更能把握基调;练字小有成效;阅读不下200本书,思维升级;依旧有平坦的小腹和马甲线。

因为,我没有反思,我这早起只收获了早起数字上的漂亮以及不赖床的习惯。所以,有必要写早起反思。只针对我最神清气爽的这段时间进行反思。那么,明天起早起时间从固定到5:20开始。

2、 不能光思考,得先动起来

我行动了早起700天,早起这件事的确成了我的习惯,记得当初有想过没必要如此,可为了上班不急急忙忙出门,决定早起,就好不容易有了最初的断断续续的早起,到后来的中断,又重新捡起。每次行动,都伴随着与自己的争论,因为早起给自己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与周遭办公环境格格不入,继而开始了在网络寻找同道中人,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教孩子也如此,不管他当下的态度如何扭转不过来,带着他每天重复同一件关于好习惯的事,满满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

3、 得了C,给个B

孩子改变前的习惯总是被老师批评、父母念叨,如果此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另外的习惯去替代的话,那么改变后的习惯便会使他的学习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难受。

4、 你是C,我不会硬塞你A

孩子要进行的强化替代习惯难度不要太难,不然没有改变,也许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5、 触发点的设置让行动更自然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带不齐当天要带的书本。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方法,在孩子们每次背书包的动作作为检查课本的触发点。先花一个小时,进行训练:背书包-检查课本。

6、 每天都做的事,在行动时间内做完

比如做作业,有的孩子总是拖拉,无论熬到多晚都做不完。那就设定行动时间,每天执行,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过了就按照家法或班规惩罚。做完了,就给予肯定,可在连续数天按要求完成时,设定奖励。

7、 别看只是个C,它可能是个city 或country

后进生很让人头疼,若让他们的新习惯,如每天听写一课生字这个新习惯与一些美好的体验联系起来,那他们这个习惯将更容易完成。作者说这个奖励是可以随心所欲挑选的,而这里的美好体验要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目的是和新习惯之间建立正面而深刻的关联,对他们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8、 水有营养才能养好鱼,环境很重要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在让自己去认识更优秀的人。那要让班上的孩子都能接近优秀,那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班风。让调皮的小鬼们去改变旧有的行为模式,接触全新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成为有利环境的一份子。

9、 西瓜切开,只吃自己能消化的分量

如果有了想要做的事,先看看怎么做能达到目的,再瞧瞧需要什么样的习惯,选一件最核心的,利用个人的生物作息曲线,找个合适的时间实践。

我想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将一天全部投入是不可能的,那只能选择一项最核心的行动去重点完成,并且做到每日完成。一班情况下,我最能安排的时间是晚上或早上,早上精力充沛,晚上时间充裕。我最核心的学习时间占据时间较长,所以选择晚上九点以前。

10、猕猴桃怎么吃很重要

很多人孩子背不出课文,因为他们不喜欢用方法。只死记硬背,感受不到乐趣,就会痛苦居多。如果用上各种不同的方法,走了思维的捷径,那自身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肯定会提升。

我的行动方案有很多,改了又改,都没有达到最终目标,方法不对,永远到不了终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