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79511/b6321d96e155f713.jpg)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79511/ae91de156bc1aa93.jpg)
二、译文
以清静无为的办法来治国,以奇巧诡诈的办法来用兵,以不骚扰百姓的办法来治理天下。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呢?就是根据下面这段话。
天下的禁忌越多,百姓就越贫穷;人们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智巧越多,邪恶的事就越多;法令越严苛,盗贼就越多。
因此,圣人说:“我无为,人民会自然化育;我好静,人民会自然端正;我无事,人民会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会自然淳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79511/e702d6fc9f7a606d.jpg)
三、拓展思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段话是老子政治观点的总纲,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作品,但又包涵着很多用兵思想。因此,有人说它是一部兵书。其实仔细想下,将治国和用兵放在一起论述,老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春秋时期,群雄争霸,国与国之间战事连连,国家内部也是动乱不堪,可以说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战争自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老子是一位反战主义者,但并不是盲目地反对战争,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要用兵的。
仗要怎么打呢?“正”是治国的良方,却不是用兵的良策。两军交战,如果正面交锋的话,不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策。因此老子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观点。正和奇是一对相反的概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79511/ef158b3b55fbe025.jpg)
老子倡导以变化多端、神奇巧妙的奇谋来用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尽量降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上个世纪,日军侵华,我们断不能用清静无为的策略去迎战,而是要以奇用兵。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等,很好地诠释了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代表着老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谈到治国时,他说清静无为;谈到用兵时,他说机巧诡诈。
老子在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可太僵化,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