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青春期
“别这么吵孩子了,看着挺可怜的。”丽丽和上初三的儿子大吵了一架,平复之后,一向脾气暴躁今日也被丽丽的暴怒吼住了的老公如是说。
丽丽突然心头一软,回他说:你每次大发雷霆时候,我也看着孩子挺可怜的。
彼此沉默。
总是这样,每当假期,加倍对孩子的学习状态牵肠挂肚念念不忘,丽丽长大了的儿子,感觉如脱缰的小马驹,门一关,手机一拿,整天不知道在里边干啥。
常常扪心自问对儿子从小到大的教养,反反复复地咀嚼。
当初丽丽也是因为第一次怀孕生子毫无经验,所以,照着教科书来的,从怀孕开始,甚至怀孕之前,怎么备孕、早教、营养,怎么尊重启发孩子让孩子更有主见……
小时候的他,也真的很争气,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聪明、机灵、能言善辩,学业优秀。所以,他给丽丽很大的自信、力量和希望。丽丽想,我一定可以成为很好的妈妈,他也一定会是那个别人家的优秀小孩吧!
本以为,一切将这样继续。谁知,青春期来了,丽丽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一幕幕争执、吵闹,像夏日的暴风雨,——或者像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已经打得丽丽措手不及,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应对!
所以,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理论,开始铺天盖地,砸向丽丽,她像一个饥饿的孩子,疯狂吸吮它的营养,因此,也似乎在矛盾中成长、明白了很多。道理易懂,可是,所谓本性难移,一个人累积了太久的习性,冰冻太久,非一日可化。
从四面八方涌向丽丽的各种教育理念,加上和孩子日常的摩擦,以及即将到来的中考的焦虑,让丽丽凌乱、无所适从。当然,也许在这不仅让孩子,也让我们父母狂躁不安的青春期,不说成绩、其他,单说孩子还能在家完好无损地待在家,没出大乱子,没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也应该算阿弥陀佛了吧……
呵呵,丽丽自我解嘲。
丽丽很敬佩的李玫瑾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她说,要在六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利用好教育的黄金期,立好规矩,克制任性、防止压抑、让孩子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如此,青春期方能安然度过。不然,等到十二岁之后,孩子叛逆了,才来着急,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不听你说了,你最好闭嘴,或者只能想办法尽量补救,但是很费力,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打开浏览器,搜索李玫瑾,请看图: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恨今天所了解到的,不能让人重新来过!
所以,但愿看到这篇文字的家长朋友们,引以为戒,尽早干预。
现在的儿子,早恋、叛逆、爱发脾气、顶撞父母、沉迷游戏和手机、学习不上心、成绩一落千丈……真是让人疲于应对。
本来无比憧憬未来的整个家庭,已经觉得黯然无光,未来如何走向,真的还没有想好。
只好说,这第一个孩子,是失败的试验品,带下面那个小的,可上点心吧!丽丽自我解嘲,个中滋味,酸涩无比。
不能不说关于学习。
孩子爷爷说,你们对孩子期望太高了,能考上有能考上的路,考不上有考不上的路,每个人生来自带饭碗……
其实,本来期望是挺高的,后来,经过一次次一日日经年累月的观察,期望一次次变成失望甚至绝望。
可是那个儿子,他还口口声声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要买课,报班……
丽丽和家人只好一次次重整旗鼓:你不放弃,我们一定支持!
于是,他们,随时待命,为做好儿子的后勤保障在所不惜。
……
结果,常常一开门,总看到儿子 在 玩 手 机 ! 要还不给, 命 可 以 舍 , 手 机 不 能 舍 !
于是,状态好了彼此相安,却也有时候难免火大,可是那个儿子火更大,于是愈燃愈烈……
如此反复彼此折磨。
孩子初涉世事又难免顽皮。 父母也是第一次当人家的父母不是?
人非圣贤啊,所以,所做未必都得体,有时也得为自己开脱不是?
不骂他,怕惯坏了,骂完之后,又觉得他孤单可怜。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纠缠中,丽丽的心,老公的心,总是这样,自相矛盾,几近疯癫。
平时除了有问题被老师叫家长,其他在校的日子还好,特别是每一个待在家里的假期,丽丽一家那随时可能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情绪,就这样随波逐流、荡漾着……
为了唤醒儿子,丽丽做了很多的工作,不免唠叨过多,儿子一脸嫌弃。那么好,丽丽逐渐学会闭嘴,转战QQ、微信,仍然被嫌,后来被删了QQ好友,微信也被威胁要删。所以要发什么,丽丽总是谨小慎微,尽量精、简、短。为了能帮上他,丽丽早就丢光忘净了的某些科目的知识,又捡起来,见缝插针地学习,为了哪怕只有一次,儿子来问呢,丽丽刚好知道,也要努力去做。
能帮一点是一点。某日,看到儿子发了一条朋友圈,丽丽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嗖嗖---”丽丽自己朋友圈发的,从此都是对自己人可见的学习资料、励志言论。
还有各种网上搜罗,手写书信,打印名言,张贴警示……
能想到的,丽丽都用上了,不管儿子看不看,得先备好,万一哪天看见了哪一点,能突然被刺激到,然后幡然悔悟呢……
就是这样,无法预见未来你我会怎样,我们这个家会怎样,不管是好是坏,我们一起成长。丽丽想着。
说实话,虽然才初三,十四五岁的年纪,管理他已时常让家长觉得心力交瘁,超强的逆反,独立的宣言,堵上了他们说不好话的嘴,和发泄不当的情绪,即便他们已身心疲惫,哭诉无门,还被专家们无情指责,“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只好默默吞下所有心酸,打点行装,继续前行。
展望一下未来:
有心理学家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渐渐退出的过程。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父母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丽丽想,今后,希望身为父母,能多给予爱和尊重、理解;身为儿子,希望能担起为人做事的那份责任。彼此好好沟通,尊重,互谅,凡事用心,用爱,用理性,共赴光明的未来……
但愿终有一天浪子回头,奋发图强,终有一天,也能明白并原谅丽丽他们一片苦心。
如此,纵然一路磕磕绊绊,也许会错失很多的风景、机遇,那算是成长付出的代价。
(完)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彼此相信,并为之努力!
最后,我还想啰嗦一句:为什么天下女人的事业往往没有男人做得大?因为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叫妈妈。每一个妈妈,我相信,只要孩子需要,随时准备放下一切。虽然,可能做得还不尽人意,但一定会为孩子拼尽全力!
无论如何,我们都爱你,这一点,不容置疑。
2021.02.27成/3.4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