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张二海
张二海是我们村有名的“能人”。要说他有多能耐呢?我敢说,他的能耐比刘能毫不逊色。
张二海七十年代出生,哥哥叫大海,他排行老二,农村人起名没那么多讲究,他的名字自然就叫二海了。
二海刚开始学说话时,正好碰上了个阴天。老人讲话“阴天学说话的孩子容易结巴。”二海就是在那个阴天叫了第一声“爸啊―爸啊。”
结巴是命里注定的了,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的张二海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愁眉不展。天生乐天派的张二海,逢人就说自己系鞋带的功夫就捡了一个媳妇。到底怎么回事呢?张二海吹牛呢吧?
原来,那天十九岁的张二海去县城找工作,在家精心的打扮了一番。为了找到一份体面又清闲的工作,他学起港片明星的穿着,头发向后梳的锃亮,上身穿白底碎花衬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西服裤子。没钱配皮鞋,张二海就穿了一双刷的洁白的系带帆船鞋。我猜想他刷鞋的时候肯定是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吧,鞋都露出毛茸茸的毛边了。如果张二海不开口说话,真的会有人把他当成港台老板呢。
快走到劳务派遣公司门口时,张二海的左脚不小心踩到了右脚的毛边上,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半蹲的瞬间正好整理了一下鞋上的鞋带。就在他起身还没站稳时,一个扎马尾辫子的大美女搂住了他的右胳膊,同时还冲身后一个眼镜男喊到,“这就是我对象,我们自由恋爱,马上就要结婚了。”就这样,张二海被这个大辫子美女拉着朝相反的方向走去了。边走,“大辫子”还轻声叮嘱张二海“别说话”。
这个“大辫子”就是张二海现在的媳妇。原来张二海那次系鞋带是站在一辆汽车跟前系的,从侧面看,人们会以为张二海在检查自己的爱车呢。也是那次误打误撞,“大辫子”真以为张二海是港台老板呢。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辫子”都错把他的结巴当成了“闽南语。”
张二海把“大辫子”娶回家的那一天,村里多少光棍都是流着大哈喇子来看热闹的啊!
要说张二海也不是得了便宜卖乖的人,婚后做起了小买卖。
走街串巷卖雪花梨,张二海的结巴不但没有影响生意,反倒帮了自己不少忙。
“梨甜吗?”总有人这样问。
“甜~”二海的声音总会比别人拉时间的长一些。
“拿一个尝尝吧?”想买梨的第二句都这么说。
“拿……”二海说出整句话要憋好长时间。
只见买梨人拿起一个半斤大的梨就往嘴里塞。
这时候张二海会把剩下的整句话全憋出来。“拿……拿来吧给你称……称。”
其它路过的人看见梨摊上有人在过秤,基本都会凑热闹的买上些。
就这样,能人张二海的能耐事时常在我们村流传。没有人因为他的结巴而取笑他,反倒因为他的幽默风趣而给平静的乡村生活带来丝丝欢乐。